人民網
人民網

麗水蓮都:古跡煥新承文脈 文旅融合啟新章

2025年03月14日10:03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文物是歷史的見証,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近年來,麗水市蓮都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持續推進文物保護與修繕工作,讓眾多沉睡的不可移動文物重煥新生,成為“水韻甌江 通濟蓮都”文化發展的閃耀名片。

修繕行動:百年老宅的“新生之路”

省級文保單位碧湖沈家邸位於蓮都區碧湖鎮古井村衛生巷5號,佔地1101平方米,前后分三進,由門廳、前廳、正廳、后廳、學堂及多間廂房組成,布局完整、裝飾細膩、雕刻精美,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由於年代久遠,這座始建於清代的古民居歷經了百年風雨后,建筑屋面、木構等出現不同程度的殘損糟朽現象。為此,蓮都區文廣旅體局積極申報立項,爭取專項資金。在項目批復后,遵循“最小干預、修舊如舊”的原則,指導施工團隊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架梁、柱檁、牛腿、額枋、石墩等歷史構件,對建筑屋面、木構等殘損部分進行揭頂維修、復刻,對牆體裂縫、雨蝕風蝕等問題進行了加固處理。

“修繕后的碧湖沈家邸,不僅解除了文物本體的安全隱患,又最大程度地保存了文物建筑的歷史信息,傳承了百年建筑背后的歷史文化。”蓮都區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修繕后的碧湖沈家邸。蓮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修繕后的碧湖沈家邸。蓮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從“沉睡”到“蘇醒”:非遺展演點燃老宅新活力

2025年春節期間,修繕一新的碧湖沈家邸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蓮都區文廣旅體局和碧湖鎮聯合舉辦的“非遺展演×碧湖·趕行”活動在此開幕。此次展覽以“非遺”為核心,巧妙融入碧湖魚燈、竹編等地方特色文化,以傳統年俗與創意展陳的碰撞,打造出別具一格的美陳與裝置藝術。麗水鼓詞、木偶戲、麗水吹打、婺劇等傳統藝術在沈家邸輪番登場,財神送福、戲曲變臉、非遺拓印、窗花剪紙增添年味體驗。游客在古色古香的百年建筑前拍照打卡,更在此觀賞非遺、體驗非遺,深刻感受蓮都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裡不僅有歷史的厚重感,還有文化的煙火氣。”外省游客李女士一邊體驗非遺拓印一邊感嘆道。

“非遺展演×碧湖·趕行”活動現場。蓮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非遺展演×碧湖·趕行”活動現場。蓮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下“繡花功夫” 讓文物煥新生

碧湖沈家邸的修繕與利用,是蓮都區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蓮都區文物局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實施了包括國保單位通濟堰堰頭村3幢古民居、省保碧湖建筑群10幢古民居、西溪村鄉土建筑6幢古民居、西畈花門樓等整體修繕項目,並監督指導古民居、古祠堂、古橋梁等60余處搶險加固工作。

從沉睡到蘇醒,從修繕到利用,蓮都區以“繡花功夫”推進老宅修繕工程,不僅是對文保建筑本體的簡單修繕,更是對歷史文化的深情守護與傳承弘揚。通過一系列修繕保護措施,古老的文保老宅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文化橋梁,不僅承載著蓮都區的歷史記憶,更成為展示區域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

如今,這些修繕后的老宅在文化旅游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不僅為當地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更帶動了古堰畫鄉、下南山數字游民社區等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証,更是未來的資源。”蓮都區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蓮都將繼續探索文物保護與文旅融合的新路徑,推動文物‘破圈’傳播,讓文物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吳夢薇)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