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字頭”文藝——
帶著麥香創新(看台人語)
2025年03月18日08: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浙江江山市大陳村,曾經因為2007年誕生的第一首村歌《媽媽的那碗大陳面》而出名。至2024年,江山全市200多個行政村都有了自己的原創村歌,大陳村更被譽為“全國村歌發祥地”。在村歌基礎上,大陳村村民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村歌劇”《大陳見面》,身著短打的村民們唱起不甚標准的“詠嘆調”,讓人們看到了“村字頭”文藝的新可能。
從形式上來說,《大陳見面》在村歌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用戲劇擴展音樂敘事。劇情錨定村庄范圍之內,“見面”一語雙關,既指代母子相見的孝親故事,又暗合文旅時代人與地方的“相遇”。作品化用廿八都山歌、婺劇、民間小調等地方音樂元素,並以地方特產“大陳面”貫穿全劇。一個鄉村特產、一個地理標識,變成了一個敘事線索、一個文化符號,體現著傳統文化、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有機結合。
5年200余場演出,從《大陳見面》的長演不斷可以看出,“村字頭”文藝既不依賴“文化輸血”,也不是“景觀打造”,而是發揮了村民的主體性和新農人的創造力,所以才有傳播的普遍性和接受的親和力。真正有生命力的鄉村文藝,不是精心修剪的盆景,而是遍布山野的梯田——既有歷史沉積的厚重,又具接納新雨的包容。“村字頭”文藝有溫度有麥香,其能量不來源於別處,就來源於對腳下土地的理解與敬畏,對文化基因的開掘與傳承。
浙江省杭州市 柳青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3月18日 20 版)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