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春分 “鄉”約雙湖
寧波觀海衛鎮創新推出“跟著節氣游鄉村”活動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3月17日,春分來臨之際,寧波觀海衛鎮雙湖村鳴鶴公園內,一群孩童手持自制的“春日手環”,在金色油菜花海中追逐嬉戲。這場由觀海衛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主辦的“跟著節氣游鄉村”詩詞文化體驗活動,以二十四節氣為載體,將詩詞吟誦、民俗體驗與農耕實踐深度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動能。
在觀海衛鎮雙湖村文化禮堂內,鎮東幼兒園陽光分園的孩子們正沉浸在春分文化的探索中。“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鳥至,二候雷乃發生,三候始電。”老師韓青青通過互動問答,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了解了節氣知識。當談及“玄鳥”時,“玄鳥就是小燕子”“小燕子從南方回來啦”孩子們搶答道。課堂氣氛隨著“豎蛋”民俗體驗被推向高潮,孩子們在彩繪蛋殼上勾勒童趣,屏息凝神嘗試“豎蛋”。
孩子們嘗試“豎蛋”。觀海衛鎮供圖
“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浙江省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雙湖詩社成員沈碧荷講授春分古詩,帶領孩子們穿越千年詩韻。雙湖詩社特別設計的沉浸式詩詞課堂,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朗誦等形式,讓劉長卿的《春分》在稚嫩童聲中煥發新生。孩子們手持“桃花”、紙鳶等道具,在詩詞韻律中感受“川上良人放紙鳶”的春日意趣。
鳴鶴公園的田野課堂也演繹著別樣精彩。種糧大戶張玉平蹲在田邊,手捧青苗為孩子們講解:“春分時節晝夜均等,正是小麥拔節的關鍵期。”金浪翻涌的油菜花海中,孩子們化身“自然偵探”,通過觸摸花草的露珠、細嗅泥土的芬芳,親手制作“春日手環”,將鵝黃柳綠定格在腕間。這種“五感體驗”式教學,讓農耕文化不再是課本上的鉛字,而是可觸可感的生命律動。
制作“春日手環”。觀海衛鎮供圖
據悉,觀海衛鎮自開展“文化特派員”系列活動以來,已培育雙湖詩社等文化品牌,開展詩詞“六進”活動10余場,惠及群眾1000余人次。此次創新推出的“跟著節氣游鄉村”活動,有機融合民俗文化、詩詞創作、農事體驗等元素,不僅打造出“可帶走的鄉愁記憶”,更構建起“傳統文化現代表達”的新范式。
“讓二十四節氣從古籍走向田野,讓詩詞歌賦從書齋融入生活,這是我們探索文旅融合的初心。”文化特派員方若波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挖“詩鎮書鄉”文化底蘊,開發節氣主題研學路線,通過“文化特派員+鄉村文旅”模式,讓傳統節氣文化、詩詞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流量密碼”。(黃克純、徐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