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瞄准首個萬億產業,南京聚力再出發

常雨薇 俞楊
2025年03月25日10:02 |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小字號

近日,南京市召開打造萬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工作部署會議,動員全市上下錨定目標、奮力沖刺,加快打造萬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集群。

“GDP萬億之城”的南京,再次對外釋放出打造首個萬億產業的決心。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擁有全國最大規模的制造業集群。2025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

放眼江蘇,五座GDP過萬億的城市中,蘇州、無錫、南通都擁有萬億產業。萬億產業尚未實現的南京,將如何突圍?

劍指萬億產業

作為首個中國軟件名城,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發展呈現梯度進擊之勢:2000年起步時,產業規模僅數十億元﹔十年后,產業躍升至全省第一、全國第四,榮膺首座中國軟件名城。

2021年,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集群進入首批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同年,《南京市推進軟件名城提質升級 打造萬億級產業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

將目光放至全省,或可窺見南京打造萬億級產業的迫切心情。

蘇州與南京並列江蘇城市“雙子星”,目前已擁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先進材料三大萬億級產業。截至2023年底,該市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產值突破7500億元,正向著萬億目標全力沖刺。蘇州在今年“新年第一會”提出,到2026年,打造四大萬億級產業,推動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萬億元。

無錫擁有機械行業這一萬億級產業。截至2023年末,無錫規模以上機械企業4028家,產值突破1.2萬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48.9%。在2024年發布的中國機械500強榜單中,無錫共有29家企業入圍,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作為傳統優勢產業,建筑業則是南通的萬億級產業。南通也是全國首個建筑業總產值破萬億元的地級市。

在“萬億之城”扎堆的長三角,競逐萬億產業呈現出你追我趕的態勢。去年年底,杭州市印發《杭州市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24—2029年)》,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萬億級產業新賽道。

今年年初,上海市市長龔正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表示,將推動產業高端化,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標兵漸遠、追兵漸近。”1月11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周紅波在市政協開幕會上坦承南京爭先進位的壓力,強調要聚焦萬億級產業打造等,精准凝練協商議政課題,為黨委政府提供決策參考。

中國(南京)軟件谷。南京市工信局供圖

中國(南京)軟件谷。南京市工信局供圖

在產業發展格局上,南京已形成以中國(南京)軟件谷、南京軟件園、江蘇軟件園等“一谷兩園”國家級軟件園為核心,徐庄高新區、建鄴高新區、鼓樓高新區等省級園區為支撐的產業集聚區。

“2023年,全市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突破8000億元,2024年,有望突破8600億元。”南京市工信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負責人介紹。

“全市上下要切實扛起突破之責、抓牢突破之舉、形成突破之勢,更大力度推動軟件產業量質齊升。”近日召開的南京市打造萬億級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工作部署會上強調,推動軟件產業過萬億是提升產業標識度的現實途徑、增強發展支撐度的關鍵抓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舉措。

釋放科教優勢

南京突圍萬億產業的“武器”,可以從雨花台區這個“排頭兵”說起。

雨花台區寧南大道全長5.3公裡。2009年,經南京市主管部門批准,這條道路正式更名為“軟件大道”,成為當地首個以產業命名的道路。當時,南京軟件產業規模尚未達到千億元。

十六年間,一座國家級軟件園——中國(南京)軟件谷從這裡拔地而起。截至目前,中國(南京)軟件谷已集聚4462家涉軟企業,招引培育了18家世界500強及世界軟件百強企業。

中科創達智能汽車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中科創達智能汽車產業園。受訪者供圖

軟件谷內“中科創達智能汽車產業園”是南京市唯一一個以智能汽車為主題的產業園,也是中科創達集團全球最大的研發和運營中心。“當時集團選擇成立南京公司,就是看中了這裡產業集聚和研發人才優勢。”中科創達副總裁、市場部總經理楊新輝說。

“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集中在技術研發周期與市場需求節奏的匹配上,而深化產學研合作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抓手。”楊新輝說,未來,中科創達南京公司將與南京相關高校共建聯合實驗室,開展行業關鍵共性技術開發,推動新技術示范應用,搭建更多智能網聯汽車場景。

作為全國科教“第三城”,南京的教育科技優勢正是其產業發展的強大推力。在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院長程俊杰看來,“將科教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關鍵要做好兩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即成果轉化,提升校企合作精度和深度,真正提高科技創新成果本地落地轉化數量和效率。”

另一篇“大文章”,則是人才。

2015年年底,計算機機器人方向博士林歡留學歸國,相中了位於雨花台區的智能機器人公司億嘉和。十年間,億嘉和成功上市並斬獲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項榮譽,林歡也成為該企業的首席技術官。

“選擇南京,一方面是政府層面的優惠政策減少了我安家落戶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這裡的企業氛圍和人才團隊有足夠的吸引力。”林歡說。

以產業為支撐招引人才、以項目為渠道吸納人才,是雨花台區人才工作的發力方向。據雨花台區委組織部相關人士介紹,圍繞通信軟件、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產業,去年當地舉辦了“創XIN力”系列人才招引活動超70場,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B類專家3人,位列全市第一。

“人才‘大文章’要創新落實人才政策,持續優化宜居宜業環境,切實提高南京高校畢業生本地就業率,鼓勵企業並購引才,暢通人才成長通道。”程俊杰說。

科技、教育正是南京突圍萬億產業的“殺手锏”。今年1月2日,南京“新年第一會”聚焦科技創新,提出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形成閉環,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將南京的科教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新質生產力,吹響全面打造科技強市、產業強市、人才強市的號角。

明晰戰略地位

江蘇是制造業大省,南京是制造業大市,在2023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評價中,南京位列第八位。

在長三角地區三座省會城市中,對比2023年三省會全部工業增加值,南京以5015.45億元居首,其中南京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比重達28.8%,為三市最高。

2024年9月,國務院批復《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南京核心功能定位為“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東部產業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等。

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南京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將南京打造成長三角北翼地區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主承載區。

這是南京沖擊萬億產業的清晰戰略定位。程俊杰認為,南京聚焦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定位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特征、屬性匹配,“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有利於為軟件的研發、應用、迭代提供豐富的場景和廣闊的市場。”

“重點抓平台經濟與軟硬協同,一方面,著力推進平台型企業的招引和培育﹔另一方面,通過軟件賦能制造業發展,也借此為企業拓展應用場景。”南京市工信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負責人說。

今年,南京成立了跨部門人工智能攻堅推進辦公室,針對產業發展各環節的重點和難點,協同辦公、形成合力。

“就軟件產業而言,南京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缺少代表性總部企業、鏈主式企業。”南京市工信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處負責人坦言,彌補短板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本地龍頭企業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做大做強,相關產業鏈條企業提升規模與自身的競爭能力。

近年來,南京大抓產業項目招引,恆生電子總部、小米南京研發中心、西門子Xcelerator長三角科創賦能中心等重大項目紛紛落地。

“東部產業創新中心和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功能定位,有利於進一步確立城市特色與品牌,形成推動包括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內的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程俊杰解釋道。

除了軟件和人工智能,機器人、新一代信息通信、生物醫藥同樣是南京今年的攻堅重點。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的重要節點,打贏產業強市“突圍戰”,南京正蓄勢待發。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