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麗水雲和:從“靠山吃山”到“運營山水” 小畬鄉亦有大作為

吳承宇、藍陽豐
2025年03月31日11:04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3月29日,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安溪畬族鄉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揭開了這個人口不足三千的“小鄉鎮”如何以“千萬工程”為筆,在33.5平方公裡的山水間繪就共富圖景。

安溪畬族鄉位於雲和縣城以南7.5公裡,群山環抱間,戶籍人口僅2609人。這個民族鄉鎮憑借“千萬工程”和“鄉村運營”的巧思,蹚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的共富新路——2024年,全鄉3個行政村集體總收入突破410萬元,村民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藏在深山的梯田、竹林,甚至老宅,都成了“流量密碼”。

“以前村裡年輕人往外跑,現在不少人都回來了!”村民藍大姐一邊忙著打包麻糍,一邊笑著說。她的轉變,源於安溪畬族鄉的一場“資源喚醒計劃”——2024年,鄉裡引入專業運營團隊,將閑置農房改造成研學工坊,廢棄倉庫變身“時光隧道”書吧,山間的野生箬葉更被開發成“共富工坊”的原料。一年間,全鄉盤活閑置資產2處,開發出雪梨酒、黃粿等6大農創產品,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比增長超14%。

在黃處畬寨,一場“兒童文學+畬族文化”的融合試驗正開花結果。2024年,省文化特派員徐達帶領30多名孩子排演實景兒童劇《守護雲和雪梨村》。如今,村口的兒童文學交流中心、畬族服飾旅拍基地成了網紅打卡點,村民老雷感慨:“以前覺得文化是‘虛’的,現在它真能換來真金白銀!”

除了深耕文化產業特色外,安溪鄉建立引育專業人才機制,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推出“新鄉人”“原鄉人”“歸鄉人”三鄉人引育計劃,通過創業補貼、技能培訓、校地合作等政策,一年內吸引5名高校畢業生扎根,新增2支農創客團隊。曾經“藏在深閨”的雲和雪梨,如今年銷售額突破30萬元。鄉裡還與麗水學院合作開設電商直播課,培養出首批“雪梨帶貨達人”。

安溪鄉的振興之路,還藏著“抱團發展”的智慧。2024年,鄉裡打破村域界限,將安溪、下武、黃處三村組成“耘夢畬鄉”共富片區,整合土地、農房與文旅資源,推出紅色研學、康養度假等5條精品線路。2024年國慶期間,串聯三村的“親子定向賽”吸引150余個家庭參與,市集上的畬族手工藝品半天售罄。

這種“組團思維”同樣惠及民生服務。針對山區留守老人,鄉裡推出“紅色代辦+延時服務”,將便民服務半徑縮短至500米﹔新建3個共享澡堂、實現長者送餐全覆蓋,老人們直呼“比城裡還方便”。

站在新的起點,安溪畬族鄉有了更大膽的規劃:年內將推進黃處村露營基地、嚴山村紅色研學綜合體建設,打造“戰斗黃家地,忠勇嚴山村”紅色文化線路﹔依托千畝箬葉林,建設“一葉香”共富工坊示范點﹔深化與浙江師范大學的合作,讓更多兒童文學IP在這裡落地生根。

“鄉村振興不是‘復制粘貼’,而是找到屬於自己的DNA。”安溪鄉黨委書記說。從“靠山吃山”到“運營山水”,這個浙南畬鄉正用一場生動的實踐証明:小鄉鎮,亦能蹚出共富大格局。

(責編:艾宇韜、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