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婺城乾西鄉:“稻油輪作”鋪就富民增收路

眼下,金華市婺城區乾西鄉近千畝油菜花進入了盛花期,成畦連片的油菜花隨風起伏,勾勒出一幅春日田園畫卷。這片“金色海洋”不僅扮靚了鄉村,更成為當地群眾的“致富密碼”,鋪就了一條產業興旺之路。
油菜花進入了盛花期。婺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連日來,慕名而來的游客們徜徉在花海中,拍照打卡,盡情享受春日的美好時光。“前幾天朋友路過這裡拍了視頻,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特別壯觀。”從市區專門趕來的游客李女士說,“鄉間藏著這樣的寶藏花田,真是不虛此行。”
花海深處,乾西鄉柵川村種植大戶朱應勝正在查看油菜花的長勢。望著長勢喜人的油菜花,他笑著說,“以前冬天田裡光禿禿的,現在種上油菜花,不僅閑置田用起來了,游客也來了!”
據了解,今年,朱應勝共種植了200畝油菜花,預計每畝可產菜籽150-160公斤。“我在去年收割完晚稻就搶種了油菜花,花期能吸引游客,油菜籽還能榨油賣錢。”朱應勝告訴記者,待油菜花的種植周期結束后,他會將田地改種優質水稻。這種“稻油輪作”的模式,既提升了農田的產出效率,也為當地農戶開辟了一條增收的新渠道。
油菜花進入了盛花期。婺城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乾西鄉,像朱應勝這樣採用“稻油”輪作模式的農戶並不少見。過去,在傳統雙季稻種植模式下,每年秋收后,農田便會進入長達數月的閑置期。而現在,乾西鄉通過“稻油”輪作的方式,每年3月油菜進入盛花期吸引游客,5月收割菜籽后立即整地插秧,實現“春看花、夏收油、秋打谷”的循環,不僅有效補齊了農田的種植“空窗期”,讓“冬閑田”變成“豐收田”,真正實現“一地多用、一地多收”,還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油菜花油菜收割后,將秸稈經粉碎后直接還田,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也為下一季水稻種植打下基礎。
近年來,乾西鄉大力推廣“稻油輪作”種植模式,通過“政策驅動+技術賦能”雙輪驅動,按種植面積對農戶進行補貼,充分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同時,組建農技服務專班,從育苗、移栽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技術指導,推廣油菜花新品種、新技術,並為農戶提供氣象預警、農業保險等配套服務,全方位保障油菜花豐產豐收。
如今,乾西鄉油菜花產業鏈也在不斷延伸,村民們通過創辦菜籽油加工坊,壓榨優質菜籽油,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一朵朵金燦燦的油菜花,正綻放成村民的“致富花”,為鄉村振興注入了蓬勃活力。“接下來,我們將加大推廣力度,做好種植技術指導,依托油菜花產業帶動村民增收,打造農文旅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乾西鄉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