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天要空間”,看嘉興如何搶佔先機

這幾天,一條橫跨長三角的“空中走廊”火爆出圈,引發全國關注:上海浦東、嘉興南湖、蘇州金雞湖三地間全長275公裡的低空交通環線通航,將跨城通勤時間壓縮至30分鐘以內,改寫了長三角城市群的時空格局。
作為繼公路、鐵路、航運之后的“第四張交通網絡”,低空經濟正以“空中巴士”“無人機物流”“智慧農業”等創新形態重塑城市發展邏輯。
嘉興,這座地處長三角幾何中心的城市,正在這場變革中搶佔先機,探索一條“向天要空間”的產業升級之路。
構建低空經濟生態圈
當城市地面交通陷入“毛細血管堵塞”的困局,低空經濟正為城市發展開辟出全新的垂直維度。在這條全新賽道上,嘉興正以創新應用為引擎,加速構建獨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生態圈,搶佔未來產業制高點。
出行,“空中巴士”改寫邏輯——傳統通勤模式下,嘉興至上海浦東需繞行高速或高鐵,耗時超1.5小時。如今,這條低空交通環線以“點對點”直線飛行模式,將三地通勤效率提升300%,相當於在長三角城市群上空編織了一張“30分鐘經濟圈”網絡,不僅縮短城市間的時空距離,更催生了跨城職住、商務往來、文旅消費的新模式,上海金融精英晨起飛赴嘉興開會、蘇州游客乘直升機俯瞰南湖煙雨,有望成為日常圖景。
物流,無人機重構版圖——2024年,“嘉興市城鄉無人機運輸和城市出行與物流服務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項目”入選交通運輸部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謀劃布局低空“路網”,探索應急救援運血、無人機配送等應用場景。以“無人機+醫療物資配送”為例,嘉興市南湖區已構建了“血站—三甲醫院—鄉鎮中心醫院—村衛生所”的立體化空中醫療物資配送網絡,開辟了13條常態化低空醫療物資配送線路,成功運行1200架次,飛行裡程超過10000公裡,為嘉興區域醫療服務的高效發展提供了堅實、快捷的空中通道。
農業,植保無人機成為“新農人”的標配——在秀洲區新塍鎮諾禾生態農場,操作人員操控著植保無人機給農田施肥,一天能施肥400畝,與地面植保機械施肥相比,可以省下2000元的人工成本。
目前,嘉興正在加快打造“無人機+醫療救治”“無人機+城市治理”“無人機+農林植保”等一批應用場景,已成功構建了23個應用場景項目,13條飛行航線覆蓋嘉興市內約80%的區域范圍。
“低空經濟不是簡單的飛行器競賽,而是城市空間的深刻重構。”嘉興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醫療急救到農業生產,從商務通勤到城市配送,低空經濟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或許用不了多久,“手機叫飛車”“無人機送快遞”將成為一種日常,讓天空變成服務百姓生活的“民生新空間”。
在萬億賽道上奏響“四重奏”
從大中型飛機到小微飛行器,從載人航空到無人機集群,那些曾出現在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如今正走進現實。
近年來,嘉興“低空+”應用場景接連涌現,而這背后,正是低空經濟這一新質生產力的蓬勃崛起——作為萬億級規模的“新藍海”,它正以不可阻擋之勢乘風而起。
這一發展態勢的形成,絕非偶然,而是地理稟賦、產業基礎、市場規模與政策支持共同奏響的“四重奏”。
從地理稟賦來看,作為長三角平原城市,嘉興全年適航天數超300天,空域條件堪稱“天然飛行區”。目前,全市已建成各類直升機起降點33個、無人機起降點71個,為打造低空經濟聯通大物流、大網絡的干支線,形成立體交通新范式奠定了基礎。
從產業基礎來看,已有18家低空制造企業、8家低空應用企業相繼落戶嘉興,串聯起研發、制造、測試、應用、服務等多個環節,低空產業集群已成形成勢。譬如,平湖重點建設低空配套制造、低空航空器、低空運營服務等關聯產業,積極構建航空航天“211”現代產業體系﹔海寧也在航空航天產業發展上開足馬力,打造航空裝備產業平台。
從市場規模來看,嘉興不僅是江南糧倉,農民收入連續21年領跑浙江全省,還是工業強市,所轄五縣(市)全部躋身2024年中國工業縣(市)百強榜單。與此同時,城市人氣持續攀升,截至2024年末,常住人口達560.8萬人,實現40余年正增長。旺盛的產業需求和龐大的市場體量,推動“低空+農業”“低空+工業”“低空+消費”等場景加速落地,既為低空經濟注入新活力,更為城市未來打開無限想象空間。
從政策支持來看,2024年9月,《嘉興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發布,從布設低空基礎設施網、完善低空航路航線網、構建低空飛行服務網等方面著力,提出到2027年將嘉興打造成為“長三角低空經濟發展高地”,構建“3+2+2+X”的總體發展格局。
在“四重奏”的協同發力下,嘉興正以先行者的姿態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加速奔跑,一個“天上有飛機、空中有航線、地面有產業、應用有場景”的立體化發展格局逐漸成形。
亮出“組合拳”打響“突圍戰”
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作為“新增長引擎”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並明確提出“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低空經濟已從最初的探索試驗期,正式邁入規模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各地紛紛布局,著力將低空空域從“自然空間”轉化為“經濟空間”——南京實現噸級以上eVTOL“空中的士”首次跨長江飛行﹔深圳無人機外賣配送服務平均每天達到近700份,珠海與深圳之間實現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線首飛﹔上海無人機常態化運送海島海鮮和快遞……
面對萬億級“新藍海”,嘉興又該如何發力?
嘉興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低空空域管理尚不完善、低空基礎設施薄弱、產業鏈技術標准化程度較低、低空飛行安全仍存在風險等問題,成為制約低空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而這正是產業走向成熟必須跨越的門檻。
對此,嘉興也打出了“組合拳”:
在機制創新方面,率先組建低空經濟工作專班,以“清單化+項目化”方式推進“3+2+2+X”發展布局,空域管理探索不斷創新——做好低空安全底座建設,積極准備承接國家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試點。特別是與上海虹橋機場簽署戰略協議后,“空中走廊”建設捷報頻傳:全省首條跨省載人低空航線直通上海浦東機場,長三角核心區首條低空交通環線連接蘇州工業園區,區域協同發展邁入“飛行時代”。
在基礎建設方面,由嘉通集團牽頭的嘉興市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已於2025年3月底完成注冊,並進入實體化運作階段。該公司將重點聚焦城市低空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建設運營、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飛行場景應用、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四大業務板塊,協助政府安全、高效、有序管理低空空域飛行活動,為用戶提供飛行服務保障,並推動低空飛行活動在各個領域不斷延伸,逐步實現低空飛行全領域應用,帶動全市低空經濟產業發展。
放眼未來,一批標志性項目蓄勢待發:直升機起降場正在選址布局,公交樞紐將變身為無人機“空中驛站”,高速服務區和軌道站點將配置智能機巢,共同編織城市低空服務網絡。
“我們將打造一批具有嘉興特色的應用場景,在政務、載人、物流等方面實現‘人物齊飛’。”嘉通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嘉興市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計劃通過與國內專業航運公司合作,在直升機載人方面力爭開通一條以上跨省市線路,推動“低空+旅游”觀光體驗線路運營,並試點推進建設臨空經濟區的物流快遞無人機線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