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模式

人民網記者 張帆
2025年04月18日07:52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百姓福祉。健全城鄉一體基層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是堅持就業優先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基本要求,是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基礎支撐,是筑牢民生底線提升民生溫度的有力保障。

浙江省“浙裡就業”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天台召開。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浙江省“浙裡就業”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天台召開。人民網記者 張帆攝

就業服務如何更普惠、更可及、更精准?4月16日至17日,浙江省“浙裡就業”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會在台州市天台縣召開。會議全面總結推廣台州市“浙裡就業”綜合服務站點建設經驗,部署推進浙江各地進一步優化提升基層就業公共服務體系。未來,浙江將全力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城鄉一體化就業服務模式,真正實現“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

先試先行 台州開創基層就業服務新格局

作為“浙裡就業”改革的先行者,台州市於2024年啟動就業綜合服務站點試點建設工作。一年來,該市探索創新“12345”工作法——1個黨建引領體系、2級服務站點覆蓋、3項運行機制、4張清單服務閉環、5條服務鏈條整合優化——構建起覆蓋廣、服務深、運行穩的就業服務生態體系。

在空間布局上,台州圍繞“縣城—中心鎮—重點村”發展軸,科學設置“就業綜合服務站”“綜合服務點”“特色服務點”,實現站點類型多樣、服務觸達全面。數據統計,截至2025年3月,全市已建成“浙裡就業”綜合服務站點145個,在建84個,累計開展就業活動522場次,服務企業7500余家、求職者超9.3萬人次,有效支撐城鎮新增就業9.4萬人,同比增長5.4%。

在服務內容上,台州注重從“基本保障”向“增值服務”拓展。如臨海市東塍鎮通過整合零工市場、財技學院、共富工坊資源,構建起“就業+培訓+創業”的一體化鏈條﹔椒江區大陳鎮借助海島獨特地理位置設置“共建式”站點,實現島上居民足不出島即可享受優質就業服務。

數智賦能 打造全生命周期就業服務“新引擎”

浙江的就業服務改革,離不開“數字化”這張王牌。在“浙裡就業”建設中,數字平台和AI技術成為實現效率倍增的關鍵路徑。

杭州率先推出“就業創業一張圖”服務系統,將求職、招聘、創業、政策等服務“上圖可查、隨手可用”,打造“找得到、辦得了、信得過”的就業服務一張網。配套推出的“數智就業”平台與“人社小靈光”AI助手,通過大模型賦能,實現政策精准推薦、事項無感辦理、數據實時反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該系列平台累計服務28.45萬人,日均處理事項近6000項,成為基層服務的“智慧大腦”。

在寧波江北區,通過“樂業江北地圖”+“自助求職機”構建的線下自助服務體系,有效打破了時間與空間限制,賦予群眾“隨時可辦、哪裡都能辦”的服務體驗。直播帶崗、技能夜校、勞動關系一站式處理等功能不斷拓展,真正將“家門口就業”從願景變為現實。

精准觸達 構建“一人一策”的幫扶新樣態

多樣化、多層次就業需求,催生了更細致的服務形態。湖州、衢州、溫州等地結合各自發展定位與產業特色,建立起具有辨識度的就業服務模型。

湖州市重點聚焦青年群體,打造“青創新城”提升年行動,通過“青創空間”“實踐站點”“導師計劃”等項目,有效激活青年創業熱情和創新潛力。2025年第一季度,湖州城鎮新增就業同比增長15.7%。

衢州市柯城區創新實施“紅黃綠”三色就業動態管理,依托數字檔案和網格力量,分類跟進失業人員、靈活就業者和穩定就業群體,累計實現重點群體就業8914人。通過“線上採集+線下走訪”的方式,真正做到了“民情全掌握、服務有回應”。

天台縣則因地制宜推出“就業集市日”機制,讓服務“擺攤上街”,走進鄉鎮集市、園區車間、農戶門前。截至目前,該縣已舉辦就業集市活動221場,服務群眾3.35萬人,成效顯著。

從台州的“‘浙裡就業’綜合服務站點試點建設”,到天台的“集市日”,再到寧波的“15分鐘服務圈”,“浙裡就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進千家萬戶。它不僅是數字化改革的縮影,更是浙江在實現共同富裕之路上,為民服務初心的真實寫照。

站在新起點上,浙江將繼續深耕基層、聯通城鄉、智匯數治,以更完善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為每一位勞動者托起穩穩的幸福,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力。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