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建設線上思政課平台
小屏幕連通大課堂(解碼·思政課怎麼上)

陽光明媚,海風徐徐,浙江寧波北侖區梅山紅橋橫跨海面,紅色橋身與碧海藍天交相輝映。
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的一堂思政課在這裡展開。與此同時,一台攝像機正記錄著課堂全過程。
“船撞橋是一個沖擊動力學問題,梅山紅橋的防撞圈就像太極高手,能夠借力打力、以柔克剛。”寧波大學大橋防船撞技術科研帶頭人王永剛指向不遠處的橋墩,引導學生觀察防撞設施的整體構造。
“這項技術目前已在廣東湛江海灣大橋、寧波象山港大橋等成功應用,多次避免船撞橋事故。”王永剛說。
梅山紅橋下,學生們駐足良久。力學專業博士生張哲衍在筆記中寫下“科研報國”,他說:“在工程現場,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所學所研能真正應用於實踐,服務社會、貢獻國家。”
實時拍攝的攝像機,記錄下老師的講解、學生的感悟,也捕捉到波光粼粼的海面、學生們眼中閃爍的光芒。
這堂思政課結束后,學校將課程內容剪輯制作成短視頻並在“寧大潮音”線上平台播放,讓更多師生了解團隊攻堅與傳承的故事。
許多學生看完視頻后留言:“被科研工作者的熱情深深打動”“要學好專業知識,增強自己的本領”……
讓小屏幕變身大課堂,近年來學校精心打造線上思政課平台“寧大潮音”,每年推出思政微視頻百余個。
打開“寧大潮音”,一個個生動的短視頻展現眼前:在天一閣,潘天壽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教師講授“動勢疊山與生命精神”﹔在寧波鎮海區九龍湖司法所,法學院學生介紹共享法庭的緣起與發展……
“我們在建設‘寧大潮音’平台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一批會講思政課的教師,也探索出一種共建共享的思政教育模式。”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說,未來將繼續探索理論與實踐同頻共振、線上與線下同向發力的教育模式,讓思政教育“上新”又“走心”。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8日 14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