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揭幕
“把先輩們用生命結下的情誼傳承下去”

![]() |
5月20日,在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揭幕活動現場,英國駐華大使館武官向紀念碑獻花。 |
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青浜島,陽光劃破濃霧,清風吹拂海面,山間細草萋萋。
5月20日下午,18名從英國遠道而來的“裡斯本丸”號沉船事件英軍戰俘后代和東極漁民后代相聚在這裡,為東極漁民營救英俘紀念碑揭幕,共同紀念二戰期間當地漁民在日軍槍口下英勇營救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跡。
1942年,日軍征用“裡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香港返回日本。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未在船上懸挂任何運送戰俘的旗幟或標志,在途經浙江舟山群島海域時,“裡斯本丸”號被美軍潛艇誤判為戰船而發射魚雷擊中。為防止戰俘逃跑,日軍先是用木板、帆布將戰俘所在的船艙釘死,又在戰俘們破“門”而出跳海逃生時瘋狂掃射。危難之際,東極漁民劃著一隻隻小舢板,冒死營救起384名落水英軍戰俘。
紀念碑上,鐫刻的兩隻大手緊緊相握,一如83年前勇敢的東極漁民伸手拉住遇險的英軍戰俘。
“父親的遺願終於實現了。”輕撫著紀念碑,76歲的丹尼斯·維尼深情地說。她是“裡斯本丸”號船幸存者丹尼斯·莫利的女兒。
2022年,丹尼斯·維尼致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感念中方救援恩情,堅定支持英中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習近平主席在復信中指出,1942年中國浙江省舟山漁民英勇營救“裡斯本丸”號船英軍戰俘的感人事跡,是中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作為盟友並肩作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証,也是兩國人民結下深厚情誼的歷史佳話。
紀念碑長4.5米、高1.8米、寬1.7米,重約1噸,整體以銅鑄造,上刻“大愛無疆 海岳流芳”銘文。“紀念碑的設計前前后后改了40多稿,最后是一位老漁民給了我們靈感——漁民在海上救人時,會使勁拉住對方的手腕,這樣的緊緊相握,象征著救人於危難的人間大愛。”紀念碑設計者、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研究院院長瞿小實說。
紀念碑前,一張張照片定格了回憶,一段段留言感人至深:“國家被無形的邊界分開,但愛已經超越了時間。在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忘記。”“向每一個長眠在‘裡斯本丸’的勇敢的靈魂致敬。”“父親/祖父,我永遠愛你”……“這場救援超越了國界,它告訴世界,即使在二戰最黑暗的時刻也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我們會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英國“裡斯本丸”紀念協會主席安東尼·瓊斯說。
到場的英軍戰俘后代和東極漁民后代分別向紀念碑敬獻花圈和鮮花,寄托敬仰與哀思。“看到雕塑,我想起了阿爹的手……”東極漁民后代吳小飛哽咽著說,“他們把生死放在一邊,在救人時迸發出無窮的力量。我們應該把先輩們用生命結下的情誼傳承下去。”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書面致辭中表示:“回望戰火紛飛的艱難歲月,我們更加體會到和平來之不易,更加珍惜中英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願這段歷史跨越時空、賡續傳承、啟迪后人。”
(陳逸麟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3日 0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