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月30日出梅
今年出梅偏早,梅期比常年短一周左右

6月30日,浙江出梅。隨著副熱帶高壓加強西伸,梅雨帶逐步“撤退”,暑熱高溫即將到來。預計6月30日起,浙江省將以晴熱高溫天氣為主,氣溫再上一個台階,杭州最高氣溫將升到38℃至39℃。
“今年浙江省入梅、出梅都偏早,梅雨時長總體偏短,梅雨量也比常年偏少約兩成。”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毛燕軍說。今年浙江省6月7日入梅,比常年偏早1天,6月30日出梅,比常年偏早9天﹔梅期為23天,比常年縮短一周左右。此外,今年還出現梅中有伏階段,梅雨期氣溫偏高,全省平均氣溫為26.6℃,與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6℃。
為何今年梅雨季變短了?毛燕軍解釋,今年的副熱帶高壓呈塊狀分布,脊線位置變化很不穩定,南北擺動得厲害,容易把梅雨帶向北擠出去,導致浙江省出梅偏早。自1951年有較完整氣象記錄以來,最早出梅的當屬2006年6月15日,該年夏季的高溫天數總體偏多,氣溫也偏高0.9℃。據統計,近20年來,梅雨季時長在20天以下的年份佔三分之一。“影響梅雨的因素很復雜,全球變暖就是其中之一。”他說。
“出梅后,高溫和台汛需格外關注。”毛燕軍說。出梅早,意味著進入高溫的時間也提前了。預計6月30日至7月4日,浙江省大部地區最高氣溫為36℃到38℃,局部39℃到40℃。出梅后,全省將進入台汛期,雖然今年第一號台風生成晚,不利於后期台風總數的發展,但是在台汛期,台風往往會出現集中爆發期。
省氣象部門提醒,公眾需持續做好防暑措施,盡量避免午后氣溫較高時段出行,謹防中暑、熱射病的發生。同時,需注意預防局地強對流天氣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持續的高溫少雨容易引發氣象干旱,對農業有一定影響。浙江大學教授周偉軍說,尤其要關注水稻白葉枯病等病害,以及水稻卷葉螟和二化螟等易感害虫。長時間的高溫會加速大田作物的生長發育,夜間的高溫則容易消耗農作物過多的營養物質,影響生長周期,農作物也容易長得不夠健壯。需要時刻關注農作物干旱情況,加強肥水灌溉管理,特別是山區、半山區應保証作物有足夠的水分供應,加強病虫害的監測和防治。高溫下氮肥易揮發損失,應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以促進作物根系發育和提高抗逆性,幫助農作物適應高溫環境。此外,台風來時,需提前做好對大風等極端天氣的防范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