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更多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浙江出台舉措加快推動產業現代化

日前,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支持傳統產業內生裂變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若干舉措》,提出力爭到2027年,全省每年實施10億元以上內生裂變項目100項以上,優勢企業內生裂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機制初步完善。
傳統產業是浙江工業的基本盤。1至5月,全省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增加值佔全省比重55.6%。盈利能力持續修復,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實現規上工業利潤總額1032.7億元,同比增長0.9%,泵閥軸承、汽車零部件和橡膠塑料制品等7個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高於全省傳統制造業平均水平。
“推進優勢企業內生裂變,就是要尋找和培育新的動能來破解技術瓶頸、資源約束、環境壓力等挑戰,推動更多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在新賽道上迸發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浙江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推進優勢企業內生裂變是浙江工業穩增長、集群提能級的關鍵路徑。
當下,傳統產業正通過改造提升來“強筋骨”。1至5月,全省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重大投資項目和技改投資項目分別完成投資551.6億元、518.4億元,佔全省制造業重大項目投資、技改項目的比重分別為49.2%、56.1%,改造提升有序推進。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也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若干舉措》明確提出,深化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推進傳統產業數智化改造。如加快推進企業數據安全防護及數據治理,高質量提升企業數據管理與應用能力,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進大模型、先進計算深度賦能優勢企業內生裂變,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未來工廠﹔傳統產業領域每年實施制造業重點技術改造項目300項等。
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創新,浙江傳統企業的這一意識正在強化。1至5月,全省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完成規上研發費用812.3億元,同比增長5.2%,佔營業收入比重為2.85%。其中,有色金屬加工、泵閥軸承、農副食品加工等9個行業發展力度頗大,研發費用增速高於全省傳統制造業平均水平。今后,浙江將鼓勵企業加快新投項目、新增業務板塊或新設公司,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建鏈強鏈延鏈補鏈,實現轉型裂變、增值裂變、創新裂變和鏈式裂變。
《若干舉措》還提出,聚焦傳統產業細分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浙江將加快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獨角獸企業,打造一批民營經濟總部領軍企業和世界一流企業。與此同時健全“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梯隊,分級建庫、分類指導、分企提升,不斷強化企業競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