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麗水:荒野茶,“含綠量”變為“含金量”

葉江
2025年07月08日08:13 | 來源:潮新聞
小字號

清晨的野櫻谷雲霧繚繞,麗水市慶元縣安南鄉吾際下村的茶農們背起竹簍,指尖在百年茶樹的枝丫間輕盈翻飛。一頂、一揪、一放,一縷荒野茶芽落入簍中。

這看似尋常的勞作,採摘的卻是身價不菲的“金葉子”。“採茶工資一年比一年高咯!”茶農胡碧蓮接過報酬,笑得合不攏嘴。她的喜悅感染著周圍40多位村民——舉水鄉月山村的雲屏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在2025年春茶季發放了20萬元採茶工資,有人一次領到1.5萬元,相當於普通茶園採茶工半年的工錢。

這些深藏高山的野茶,何以蛻變為“金葉子”?

好茶有好價

2024年底,在麗水市白雲森林公園的品鑒會現場,某茶業公司的展台前擠滿詢價客商,標價2.5萬元/斤的荒野白茶尚未加工就被預訂一空。“嘗過就明白,這是錢買不到的野味。”一位上海茶商指著金黃透亮的茶湯稱贊道。

這份感嘆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富民動力——在慶元縣江根鄉的茶山上,17家經營主體帶動1100多名茶農實現人均年增收近2萬元。

價值的源泉,深藏於海拔1500米的吾際下村陡坡之上。虯曲的枝干挂著蒼翠青苔,樹冠高達三四米的古茶樹散落山間。老茶農姚光平仰頭望著茶樹:“採這樣的老茶樹要帶上梯子,兩人配合一天才採七八斤鮮葉。”效率低僅是其一,荒野茶樹一年僅採一季春茶,畝產甚至不足普通茶園的兩成。於是,稀缺性成了市場共識的第一塊基石。

更珍貴的價值則刻在權威檢測報告中。SGS(瑞士通用公証行)的289項農殘與重金屬檢測結果顯示,6款慶元荒野茶全部“零檢出”。這份純淨的底氣,源於它們生長的“天然保險箱”——翻開地圖,慶元地處北緯27度黃金茶帶,534座千米高峰構成天然屏障,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5.92%,冠絕浙江。麗水市生態環境局慶元分局局長李一嬌自豪地補充道:“慶元環境空氣質量位居全國前列。”

天賦異稟的環境,自然孕育出茶葉的內在豐韻。科學檢測揭示,荒野茶氨基酸含量比普通茶園茶高出23%,而獨特的茶多酚含量更造就其不可復制的野韻。“剛入口是清雅的花香,細品則有老樹特有的深沉木質香。”一位國家級評茶師在品鑒筆記中這樣描述。

正是這份源於天地、淬煉於雲霧的“野性”珍味,讓2025年上半年麗水荒野茶以46.1噸的產量,創下1.05億元驚人產值,均價高達1138元/斤,是全市茶葉均價的10倍以上。如今在野櫻谷,游客掃碼即可溯源古茶樹歷史,沿著生態步道探訪百年茶樹,茶旅融合更讓8320萬元年產值中的三成直接來自文旅消費。

“全國標准”保証“含綠量”

然而,當客商們驚嘆於荒野茶的高價與純淨時,產業內部卻曾經歷過無序的陣痛。“去年有人把台地茶冒充荒野茶,價格亂得離譜。”茶商陳明回憶道。彼時的麗水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總站站長葉建軍亦深陷焦慮,“長久以來,‘荒野茶’沒有統一標准,好產品也可能被劣幣驅逐。”

轉機在電子溯源秤清脆的“嘀嗒”聲中悄然降臨。在吾際下村“野櫻谷”基地,來自上海、廈門的客商隻需輕掃茶樹上的二維碼,這棵古茶的海拔、確切樹齡、歷年管護記錄即刻躍然屏上。

“簽!”查看全流程溯源系統后,他們當場與茶農姚光平簽下2026年度600多斤的預售訂單,最高檔茶定價達1.25萬元/斤。支撐這份信任的,是2025年4月出台的全國首個荒野茶地方標准——《荒野茶管護技術規范》。

“這套標准像一把精准的尺子,量出了荒野茶的真正價值。”參與制定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專家指著條款解釋,樹齡超50年、生長於海拔500米以上,是荒野茶不可逾越的硬門檻﹔茶園需遠離交通干線1000米、生產生活區300米,確保純淨的生長環境﹔每一棵荒野茶樹都要綁定省級追溯平台,建立起唯一的“數字身份証”。

“它填補了國內荒野茶資源保護的空白。”國家茶產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鑫高度評價,“標准對植被修復、土壤管理、林地清理、茶樹管護等作出詳細規定,讓野性可控,讓高價有據。”

標准的力量迅速轉化為產業凝聚力。在江根鄉的茶山上,強村公司技術員正指導村民按規范修復植被。“以前各管各的,一盤散沙。現在聯合體統一標准、統一行動,品質和效益都上來了。”慶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人豪介紹,“強村公司+村集體+能人+種植大戶”模式如同強力紐帶,將分散的萬畝荒野茶資源高效整合。斗茶大賽的舉辦讓“野櫻白”收購價三年升了四倍,印証了標准化帶來的品牌溢價。

好生態孕育好產品

慶元荒野茶質量雙變,更深厚的根基在於這片土地刻入基因的生態自覺。

對綠色的堅守,早已融入慶元人的血脈。全縣連續17年開展“植綠護綠,增花添彩”行動,將每年4月7日定為“慶元生態日”。這份持之以恆的守護,換來了豐厚的生態回報: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在此發現了百山祖角蟾等全球新物種3個、中國新記錄種27個、浙江新記錄種99個,物種多樣性位居全省首位。2022年,慶元獲授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成為麗水市首個入選的縣(市、區)。

生態自覺正轉化為發展動能。在野櫻谷茶空間,游客品鑒后可直接走進山場探訪古茶樹,8條茶旅路線將生態資源轉化為消費場景。荒野茶展覽館入口鐫刻的“慶元印証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偉力”,成為這片土地的生動注腳。

暮色中,姚光平撫過老茶樹皴裂的樹皮,“以前它自生自滅,如今是全村人的綠色銀行。”在他身后,茶客們體驗採摘的竹簍沙沙作響,仿佛吟唱著綠葉變金葉的傳奇——當生態價值被科學度量、精心守護、合理轉化,原始的深山野茶終成點綠成金的時代珍品。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