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舟山嵊泗:人才幫扶團助推貽貝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7月14日14:38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在碧波蕩漾的東海之濱,一場關於貽貝產業的變革,正在舟山市嵊泗縣悄然發生。

海水養殖業是嵊泗的重要產業,養殖面積達3.6萬畝,其中貽貝佔比高達95.7%。為了進一步擦亮嵊泗貽貝招牌,嵊泗依托以浙江省水產學會為主體的“希望之光”組合式人才幫扶團,通過機械升級、技術攻堅、人才筑基三大路徑,助推嵊泗貽貝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3.“希望之光”組合式幫扶團專家海上檢查牡蠣長勢

幫扶團專家檢查海產品長勢。嵊泗縣委宣傳部供圖

走進嵊泗貽貝加工基地,一台台自動化設備正高效運轉。針對傳統人工包苗效率低下、產品規格不統一等痛點,幫扶團聯合企業研發了貽貝自動包苗機。這台省級“雙強”項目設備實現了苗繩進料、包覆、輸送全流程自動化,生產效率較人工提升5倍,人力成本直降60%。

以機械升級牽引標准化革命,浙江首個貽貝全周期標准體系在這裡誕生,從苗種質量到產品分級,從養殖技術到加工流程,23項生物指標、4級品質評價體系構建起完整的產業標准框架,推動厚殼貽貝品質達標率顯著提升,牢牢鞏固市場地位。

技術創新是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幫扶團以“揭榜挂帥”機制推動多項關鍵技術突破,“貽貝速凍抑菌保鮮+生物胺控制”工藝將鮮品保質期從2天延長至18天,凍品保質期從18個月延長至24個月。海上人工上升流技術的引入,實現了畝均產量提升10%以上,產值增加200萬元,碳匯能力提升20%以上的顯著成效。技術加持下,嵊泗貽貝銷售覆蓋全國370多家商超門店,更遠銷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人才培育是產業發展的根本保障。立足海島實際,幫扶團參與建立海水養殖人才認定體系,已累計培育30名本土養殖類人才,開展技能培訓80場,837名技能手列入貽貝全產業鏈人才目錄。“這套機制給我們這些在海島干事創業的人帶來了很大鼓舞。我今后會思考更多好辦法、好點子,提高貽貝的產量和品質。”被評為“高級養殖師傅”的葉定國說。

4.“希望之光”組合式幫扶團專家指導厚殼貽貝苗種選育

幫扶團專家指導養殖戶進行厚殼貽貝苗種選育。嵊泗縣委宣傳部供圖

與此同時,幫扶團創新打造全鏈條精准幫扶架構,構建起三級響應機制:縣級“1+1+N”應急小隊對苗種質檢、設備運維等確保24小時快速響應﹔市級聯動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月度會診,攻克病害防治、冷藏技術等難題﹔省級智庫專家主導種質改良、區域品牌建設及災后復產,制定產業鏈標准。此外,幫扶團積極推動“科技副總”駐企研發,助力貽貝養殖戶戶均收入達30萬元。

從傳統養殖到現代化生產,從人才培育到精准幫扶,嵊泗貽貝產業在“希望之光”的照耀下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2024年,嵊泗貽貝養殖面積同比增長14%,貽貝年產量超24萬噸,年產值達13億元,全產業鏈產值保持10%的年增長率,其中厚殼貽貝年產量佔全國67%以上。被譽為海中“黑寶石”的嵊泗貽貝,在科技與人才的共同賦能下,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為海島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梁輔政、沈晏)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