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帶動,增收之路越走越寬
紹興市持續推進低收入群體精准幫扶工作

近日,紹興新昌縣城南鄉裡家竹村的百畝西瓜迎來採摘季。“縣裡供銷社剛來拉走1500公斤,明天其他超市也要過來採購!”7月8日,城南鄉黨委委員石新龍開心地告訴記者,早在西瓜苗落地之時,通過“挂單奔中”幫扶政策,城南鄉已與供銷社、商超簽下訂單,解決了銷路問題,確保了村民的收益。
記者從紹興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全市各地持續推進低收入群體精准幫扶工作,通過機制創新與模式探索,推動低收入農戶增收顯著提速。
要實現長效增收,必須根基穩固。紹興市全域深化“一戶一策一干部”機制,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年初就安排一筆專項資金,結對100個村,幫扶低收入農戶。在民生領域全面落實醫療、教育、住房等專項救助政策,在實施新一輪低收入農戶健康補充保險中參保率達100%,保費標准不斷提高。此外,紹興市還通過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困難家庭就學全程資助等政策筑牢保障底線。
為低收入群體增收注入源頭活水,產業帶動成為關鍵路徑。紹興各地因地制宜壯大特色產業,多維度挖掘增收潛力。越城區依托農場打造黃酒糯稻示范基地,以“土地流轉+訂單農業”模式惠及61戶農戶,土地流轉均價近千元﹔嵊州市聚焦小吃產業優勢,177家共富工坊吸納700余名低收入農戶就業,人均月增收數千元﹔諸暨市創新拓寬渠道,通過小額貼息貸款支持200余戶創業,貸款總額超3500萬元,並開發1.3萬個零工崗位。
增收路徑越走越寬,得益於政府、企業與社會的同頻共振。紹興柯橋區創新打造鄉村共富聯合體機制,聯動93家單位及5700余戶農戶,帶動30個薄弱村增收超1200萬元﹔上虞區永和鎮的“攜低共富”物業項目中,239名低收入農戶入股獲年化收益超20%﹔濱海新區積極試點“村企共建”,引導企業對接村庄資源共建蔬菜基地﹔新昌縣創新推出“挂單奔中”改革,動員32個部門整合125條幫扶舉措,通過“承諾挂單—動態銷單”機制精准幫扶2.67萬人,入選省級改革典范。
一項項務實舉措轉化為低收入群體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紹興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升級鄉村振興幫促工程2.0版,支持特色農業發展,通過強化產業帶動、優化就業創業支持、深化社會力量結對,力爭今年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持續縮小收入差距,筑牢共同富裕根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