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縣設市40年 浙江余姚交出亮眼“成績單”

人民網寧波7月15日電 (方彭依夢)今天下午,余姚撤縣設市40周年成果展示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余姚舉行。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余姚撤縣設市40年以來的發展成果和未來計劃。
7月15日下午,余姚撤縣設市40周年成果展示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余姚市委宣傳部供圖
1985年7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余姚撤縣設市。這一歷史性的變革,如同一座裡程碑,開啟了余姚發展的新篇章。40年來,余姚實現了從基本溫飽邁向共同富裕、從農業大縣轉向工業強市、從傳統城鄉跨向現代城市的三個重要歷史性跨越,創造了屬於“東南最名邑”的卓越成就。
40年來,余姚地區生產總值從1985年的9.05億元,到1996年突破百億、2018年突破千億,2024年達到1682.78億元,是1985年的185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也分別是1985年的113倍、128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長期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
40年來,余姚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工業智造能級躍升、服務業蓬勃發展,綜合實力實現了跨越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40年來,余姚的工業企業數由1985年的993家增長至2萬余家,現有境內外上市企業21家、規上工業企業1753家,先后入選全國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全省首批“工業強市”和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連續兩次獲評“浙江制造天工鼎”。
撤縣設市以來,余姚堅持改革開放,發展活力越來越足。全市從1985年的5133戶工商企業到目前擁有超19萬戶經營主體,舜宇集團等一批企業成為全市經濟的中流砥柱。余姚扎實推進營商環境改革,成為寧波首個全域“無証明城市”,吉利汽車、甬矽電子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余姚,中介服務規范治理集成改革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典型案例。
全省首家中日合資企業長城精工、全省最大的台商投資園區遠東工業城、全省首個國別級合作生態園中意寧波生態園先后在余姚誕生,余姚已有進出口實績企業3856余家,貿易伙伴從70余個發展至如今的205個﹔外貿進出口總額規模達1095.1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由1985年48.5萬美元增加到2024年1.67億美元,先后獲評全省外貿十強縣(市、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家用電器)等榮譽。
撤縣設市以來,余姚堅持城鄉建設,人居環境日新月異。隨著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陽明古鎮、余姚北站、萬達廣場等城市地標相繼建成,“三江六岸”面貌煥然一新。
余姚更是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村庄整治改造工程,物流服務、客運公交化、自來水普及、5G信號等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四明山區域EOD項目列入省首批EOD模式試點項目庫,2024年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佔比達到74%,橫坎頭村入選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現場推進會考察點。
撤縣設市以來,浙江省第一條縣級自建的鐵路——余慈鐵路、全省第一條高速——杭甬高速余姚段、國內第一條利用既有鐵路改造的城際列車——寧波至余姚城際列車相繼投用,余姚市的公路總裡程提升至2049.58公裡、位居寧波第一。余姚北站發客量達608.1萬人次,構建了“公路、鐵路、水運”三位一體的綜合交通網。
這些年,余姚的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甬有碧水”考核連續3年保持寧波第一,環境空氣質量六項指標連續5年達到國家二級標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10年保持100%,成功創建省級生態市、省環保模范城市、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首次奪得省“五水共治”大禹鼎,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省唯一的“環保節能新型示范城市”稱號。
民生保障方面,余姚堅持以人為本,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同時,余姚始終牢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連續15次榮膺“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40年來,余姚堅持精神富裕,文化建設成效明顯。文明探源方面,河姆渡遺址享譽中外,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井頭山遺址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成立全國首個縣級考古服務中心,河姆渡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正式啟動建設。
文化活動方面,常態化開展寧波(余姚)陽明文化季活動,陽明文化、河姆渡文化入選現象級省域文化標識,姚劇《鄉村心事》等一系列作品獲評省“五個一工程”等獎項,交響合唱《面朝大海·河姆渡》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文化服務方面,目前,余姚的城市社區基本完成了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實現全覆蓋,獲評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戲曲之鄉、全國圍棋之鄉等稱號。
撤縣設市40年以來,從各方面總結發展成果,余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站在新起點上,這座承載文明根脈、勇立改革潮頭的“東南最名邑”,必將以“闖”的銳氣開辟發展新局,以“創”的膽識勇攀科技高峰,以“融”的格局聚合區域勢能,在姚江兩岸續寫新的時代傳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