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金華婺城:一株“金草”,種出致富路

王舒婷
2025年07月16日11:56 | 來源:婺城融媒
小字號

  近日,在金華市婺城區沙畈鄉潭背村,茂密的灌木叢及林邊草叢旁,金線蓮、三葉青、黃精、鐵皮石斛等中藥材長勢正旺。

  “這些就是金線蓮,它的生長環境較為嚴苛,一般適合在海拔600至1000米的山坡或溝谷的密林下陰濕處培育,我們村的海拔相對低了一些,種植比較有難度。”2017年,包根玉剛剛成為潭背村村委會副主任,當時村內缺乏特色產業,他便想著能不能為村裡找到一條“致富路”。機緣巧合之下,“林下經濟”這個新鮮詞闖入包根玉的視野,他也了解到了林下種植的中藥材價值高、前景廣。

  2018年,包根玉在山上租了5畝地開始試種,是全村第一個仿野生金線蓮種植戶。據他回憶,剛開始由於管理和技術跟不上,金線蓮的長勢並不好,被動物吃光、被雨水沖走以及凍傷等是常有的事,這讓他傷透了腦筋。就在這時,金華市農科院為他送來了技術支持。在專家的幫助下,包根玉逐漸摸透了金線蓮的生長習性、生長周期、種植方法,金線蓮品質逐年提升,市場銷路逐漸打開。

  與溫室人工栽培的中藥材不同,林下種植的仿野生中藥材,由於生長在野生環境下,全程不施肥不用藥,在品質和藥效上也更加接近野生中藥材,這就是它們“高身價”的原因。“今年,基地共種植了120畝左右的中藥材,其中以仿野生金線蓮、黃精為主。相對來說,仿野生種植的中藥材價格都會更高,比如仿野生金線蓮干品的價格就達到了1萬元每斤。”包根玉說。

  在包根玉的林下“產業”初具規模后,村民們也紛紛效仿。目前,村內已有十多戶村民種植金線蓮等中藥材,共同發展“林下經濟”。經驗豐富的包根玉不僅幫助村內種植戶改善種植技術,還將仿野生金線蓮種植技術帶到了箬陽鄉、安地鎮以及寧波、衢州等地。

  多年來,包根玉也從原來的中藥材種植“門外漢”成了“土專家”。如今,走進他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就像踏入了一座中藥材“寶庫”,除了金線蓮、黃精,基地還種有白芨、兔耳草、單葉鐵線蓮等其他仿野生中藥材數十種。“這個是七葉一枝花,就是大家常說的‘重樓’﹔這株是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這個我們土話叫‘白毛草’,一般關節疼痛可以用……”每種藥材的採收時節和藥用價值包根玉都能准確說出。

  在一處遮陽棚下,包根玉蹲下身仔細查看新技術培育的金線蓮。“裡面用的是丹麥進口的泥炭土,這種方法主要是便於管理。”包根玉邊展示著一袋“袋裝”金線蓮邊介紹。

  如今的潭背村,山間藏著的不只是郁郁蔥蔥的林木,更藏著村民們沉甸甸的“致富夢”,“林下經濟”成了村裡響當當的特色產業,中藥材從深山密林走向了廣闊市場,村民的錢袋子鼓了,這座小山村也煥發了新的生機。包根玉望著漫山遍野的中藥材,眼裡滿是憧憬:“接下來,我們打算引進更多仿野生中藥材品種,帶動更多村民持續發展‘林下經濟’,讓這條路走得更寬、更遠。”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