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元訂單鑄就黃金海岸
台州三門船舶業破浪向“新”

盛夏7月,台州三門灣畔海風勁吹。沿著海岸線,萬噸級船塢裡焊花飛濺,龍門吊巨臂揮舞。這片因海而生的熱土上,三門船舶產業正以“智造”為帆、“創新”為舵,破浪前行。截至6月底,全縣船舶企業手持訂單總值突破100億元,生產排期已至2027年,創下歷史新高。
訂單潮涌:百億市場激活產業新動能
“22艘船舶訂單、65萬噸載重、20多億元合同排滿三年,產值較去年增長20%。”在浙江某造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欠飛介紹。自2025年開春以來,這家有著15年歷史的老牌船企持續“爆單”。
2025年該集團啟動30萬載重噸擴產項目——技術改造智能化工廠,一期規劃擴建223畝廠區投資5億元。項目重頭戲是建造5700TEU節能環保集裝箱船,籌備首艘88000立方米超大型LPG運輸船,堪稱綠色航運的“環保先鋒”﹔同步開工的首艘25900DWT綠色環保雙相不鏽鋼化學品船,採用專利雙相不鏽鋼技術,油耗較傳統船型降低30%以上。“這些‘大塊頭’一旦投產,預計年銷售收入能增加8億元,利稅增長超3000萬元。”李欠飛滿是期待。
在三門,12家船廠沿著健跳港、浦壩港星羅棋布,多家企業的訂單同樣排至2027年以后,百億元訂單如定海神針,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信心。上半年,三門縣船舶工業產值和建造噸位佔台州的半壁江山,穩穩扛起台州船舶產業的“大旗”。
智造蝶變:數字技術重塑產業生態
轟鳴的機械聲中,浙江某船舶智能車間內,激光切割機正以2.5倍於傳統等離子切割效率“數控切割”船體組件。“你看這切口,平滑得像鏡面,不僅效率大幅提升,材料損耗還減少了2%。”項目部經理張建高撫摸著切割面介紹。近年來,該船廠陸續改造提升投入超1億元進行智能化工廠改造,從智能焊接機器人到數字化生產線,一系列“黑科技”的應用,讓企業產能提升30%。
這樣的“智改”變革正在三門船舶產業蔓延,骨干船廠普遍建立了精益制造體系,自動化、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標杆企業造船效率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三門縣以科創平台建設為抓手,推動船舶產業轉型升級。依托三門灣科創平台,為企業提供設計開發、工藝優化、認証咨詢等全鏈條服務。同時,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賽道突圍:隱形冠軍開辟產業賽道
“我們不做最大,但求最專。”在一家船舶制造企業,總經理王峰輕點觸控屏,1.5萬噸油化船的三維模型隨之旋轉,船體大小、結構配置都能根據船東需求設計。這種“專屬定制”模式,讓企業在高端化學品運輸船領域脫穎而出,市場佔有率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前三,成為細分市場隱形冠軍。
一艘艘“大國重器”的交付,見証著三門船舶業的強勁勢頭。
近年來,三門縣以大項目為引領,做強船舶修造產業鏈,培育海工裝備新增長點。目前,全縣共有船舶海工在建項目12個,截至2024年底完成投資5.11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三門在全國率先開展低效用海盤活試點,實現了規劃管控、審批方式等六大創新,破解了沿海產業“騰籠換鳥”難題。目前已完成19家企業有機更新,盤活用海面積4800畝,撬動投資85億元,為招引優質船舶海工項目提供了空間保障。
“三門正圍繞‘以大企業引領船舶修造升級、以大項目支撐海工裝備培育’的發展思路,加快完善產業鏈。力爭到2027年,產業規模突破60億元。”三門縣經濟和信息化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姣姣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