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市西湖區“空天地海”戰略再落關鍵一子

2025年08月01日16:35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7月31日下午,杭州市西湖區與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將在杭州雲棲小鎮設立第二總部,規劃年產衛星1000顆。

近年來,西湖區在空天信息產業上大步邁進,在雲棲小鎮集聚相關企業300余家,致力打造浙江省首條百億級空天信息產業鏈。長光衛星的加入,標志著西湖區在打造商業航天產業高地布局中如虎添翼,進一步加速實現“空天地海一體化發展”的藍圖。

硬核科技筑基 全產業鏈生態加速成型

作為我國首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長光衛星已累計研制並發射219顆衛星,其中117顆“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構成全球最大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此次落戶的杭州總部將建設新一代光學遙感衛星研發生產總裝基地,並承擔巨型星座建設運營和人工智能賦能數據產品創新使命。

長光衛星相關負責人透露,項目計劃分三期投資約500億元,計劃首期投資約56億元,建設衛星超級工廠、數據中心和144顆衛星組成的星座骨干網。

企業選擇西湖區並非偶然。隨著商業航天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釋放超萬億元市場潛力的新賽道正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西湖區瞄准這一機遇,重點布局太空智算、衛星互聯網等細分領域,已構建起涵蓋衛星研發、制造、應用的全產業鏈生態——從航天五院杭州中心落地的“虹吸效應”,到15條衛星核心部件生產線形成年配套200顆衛星的產能,再到在建的20萬平方米航天科研園區,都將助力西湖區打造省級商業航天未來產業先導區。

雲棲小鎮。西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雲棲小鎮。西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正從單點突破轉向系統布局。”雲棲小鎮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小鎮已集聚航天五院、地衛二等賽道頭部企業,空天信息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隨著差異化發展路徑的逐漸明確,西湖區將重點布局商業航天新興產業,聚力打造全國知名衛星載荷核心部組件生產中心、國際衛星數據應用平台,讓這裡成為國內一流的衛星核心單機部組件產業基地。

天地協同賦能 創新場景驅動產業躍升

日前落地雲棲小鎮的國內首個商業衛星及部件全產業鏈線下超市“東方紅天選”傳來新進展——“柔性太陽翼”再獲訂單,受到多家商業航天公司認可。據了解,該超市貨架上還陳列著200余種商業航天衛星產品,實現衛星載荷產品、核心部件產品、關鍵生產和服務技術的線上線下交易,能滿足衛星制造企業一站配齊的需求,大幅提升效率。這種創新業態正是西湖區“天地協同”戰略的生動注腳。

類似的探索比比皆是,西湖區在商業航天上的更多創新實踐開始涌現:如曾升空“浙產”首顆智能應急衛星的地衛二,又研制出“阿曼星”,為遠在西亞的阿曼送上這份“太空快遞”,將衛星產品和服務賣到了海外市場,探索了“技術出海”新模式﹔不久前和小鎮簽約的“零重空間”將新建衛星“體檢中心”,將元器件檢測成本降低40%,為衛星核心部件提供評估測試,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在今年舉辦的“2050”大會上,智元研究院帶來全球首款三涵道穿戴式單人飛行器,可規劃航跡自主飛行,也能配合搖杆手動控制,時速約60公裡,續航20分鐘,可應用於高層消防、應急救援等場景……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效果圖。西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效果圖。西湖區委宣傳部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區在今年提出,要強化航天五院、智元研究院等產業鏈主牽引作用,全力推進長光衛星等重點項目,全速建設空天信息產業園等產業核心載體,加快從雲計算邁向太空智算,全面塑造“二次飛天”品牌。

“十年前,這裡誕生了全國首個雲計算平台‘飛天5K’,如今小鎮正推動商業航天產業集聚發展,實現二次‘飛天’。”雲棲小鎮有關負責人說,從航天五院杭州中心落地構建核心部組件生態,到地衛二衛星整星出海、海南文昌國際航天城衛星數據出海,一條從衛星零部件到智能技術,再到商業航天數據應用的全產業鏈正在慢慢成型,“下一步,我們希望把計算和大模型送上太空,打造全新的商業航天領域產業。”(項捷)

(責編:葉賓得、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