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力,助燃暑期經濟(財經眼)

![]() |
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零售銀行部客戶經理劉飛在向學生們講授貨幣的演變歷程。孫文婕攝 |
![]() |
暑期,微信支付通過外卡手續費減免、機場口岸綜合服務台等服務舉措,助力游客提升支付體驗。圖為位於廣交會場館附近酒店的服務台。李哲攝 |
![]() |
近年來,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黃山監管分局指導保險機構加大景區保險保障力度,助力景區做好風險隱患排查,更好保障游客安全游玩。圖為近日游客在黃山風景區看日出。張麗攝 |
提振消費,金融責無旁貸。面對暑期消費熱,金融業正以創新之力激活市場潛能。銀行緊扣需求、優化服務,支付機構讓利惠民、拓展場景,旅游保險升級保障、守護旅程,財經教育則著眼於普及金融科普知識。這些舉措精准務實、貼近民心,彰顯了金融服務的溫度與深度。如何將這些成功經驗制度化、常態化,讓金融活水更有效地澆灌消費沃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編者
發力供需兩端,暑期消費熱起來
人民日報記者 趙展慧
這個暑期,“蘇超”火爆出圈。“進球大戰太精彩!”7月20日,剛剛看完第七輪“蘇超”揚州隊與南京隊的比賽,南京市民張先生意猶未盡,“為了慶祝南京隊的勝利,吃個燒烤夜宵去。”
張先生的這趟揚州之旅源於一張幸運門票。不久前,張先生通過江蘇銀行APP搖號,抽中在揚州舉辦的第七輪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門票,隨后又在該銀行“跟著蘇超去狂歡”專區抽中揚州金陵大飯店房費代金券和加油優惠券。
“門票有了,住宿和出行都有優惠,還等什麼呢?”比賽當天,張先生自駕前往揚州。一趟行程算下來,張先生共花費700多元,累計節省315元。這次出行的良好體驗,讓張先生萌發了繼續跟著“蘇超”玩轉江蘇各地市的想法。
“票根經濟”風生水起,“跟著演出、賽事去旅行”風靡各地,暑期的新消費熱潮裡,各地挖掘特色亮點,金融服務再添把力,更好地連接消費者與豐富多彩的消費活動。
銀行APP發起假期消費權益抽獎、推出信用卡預訂出行服務可享折扣的優惠活動,對接“蘇新消費”“水韻江蘇”等政府消費節活動……江蘇金融監管局引導金融機構在暑期推出一系列“金融+”的特色服務,在線下餐飲零售、文體會展、交通出行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讓“政府補貼+金融讓利+商家優惠”多重優惠同向發力,激活暑期消費。
各地金融機構積極助推暑期消費,不僅從需求端入手,讓消費者享受便利和優惠,還從供給端入手,支持文旅項目升級、商戶提升服務質效。
“暑期游客激增,如果不改造升級,沒法承接旅行高峰。”重慶冠達世紀游輪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王偉介紹,公司主營業務為游輪旅游,今年准備改建游輪並增加班次。
民生銀行重慶分行工作人員在走訪中了解到企業的資金需求后積極對接,為企業授信1.5億元,並在暑期旺季到來之際為企業完成了貸款資金4500萬元出賬、供應鏈產品簽約等。“在金融支持下,我們趕在7月前完成了改造升級,預計整個暑期游客流量將提升5萬人次、拉動消費提升10%。”王偉說。
對企業的資金支持也有力地傳導給了消費者。改造資金有了著落,日常周轉流動資金也沒了后顧之憂,冠達游輪進一步推出“兩大免一小”的優惠活動,豐富學生暑期生活。
“消費領域小微經營主體在暑期融資需求更旺盛,是我們的重點支持對象。”重慶金融監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千企萬戶大走訪”活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餐飲住宿、批發零售、文旅體育等領域。
“村咖”飄香、村戲連台……今年夏天,還有越來越多游客,來到鄉村避暑旅行。金融機構找准鄉村振興和暑期消費的結合點,拓寬金融服務場景,支持休閑農業、庭院經濟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
在浙江,金融機構為返鄉創業青年配套專屬貸款優惠,助力農創客發展鄉村旅游、電商直播等新業態﹔在雲南,“民宿貸”“客棧貸”加大力度支持當地民宿集群文化體驗和度假康養……金融促進農文旅融合,不斷拓展著消費的新空間。
升級消費體驗,提升支付便利度
人民日報記者 吳秋余
“這一趟下來,光是付款環節就直接省下一兩百,網絡平台搞的暑期優惠相當給力,”總結起剛剛結束的江浙滬五日游花費,中國銀行信用卡用戶程女士興奮地展示起自己的手機賬單:500多塊錢的機票減了66塊錢,200多塊錢的酒店減了20塊錢,30塊錢的門票減了5塊錢……
趁著孩子假期,程女士開啟了心儀已久的旅行,享受著與家人一起出行的樂趣,而支付的便利與實惠,給她帶來另一份驚喜。
為更好釋放暑期經濟潛力,今年6月起,美團聯合多家金融機構,精准聚焦各類暑期消費場景,推出滿立減、積分抵現、主題消費日等多類型優惠活動,把國家促消費的政策措施轉化為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福利活動,助燃暑期消費激情。
不僅是旅行,眼下,消費者在餐飲、文化、購物等方面的消費都能享受到支付便利和實惠。比如,美團支付推出餐飲團購支付滿減、積分抵現等活動,把金融服務與地方美食體驗融合,提升暑期消費趣味性和獲得感,還聯合建設銀行打造數字人民幣觀影專場,凡已開通建行數幣錢包的用戶均可在美團領取10元電影數幣支付券包。
實打實的優惠舉措,直接提升了用戶的消費意願。美團支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活動開展以來,美團平台信用卡交易金額和筆數增長明顯,尤其是進入7月以來,酒店、門票、特色美食等多個暑期重點消費場景信用卡交易筆數都增長10%—15%。
在數字金融發達的浙江,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深入實施支付便利化工程和“數字支付之省”建設,指導支付寶全面推廣“碰一下”支付方式,累計投入專項促消費資金超4400萬元,惠及超2400萬本地消費者。
暑期是跨境游的高峰期,相關支付機構加大支付服務互聯互通力度,讓國內外游客都能享受到便捷的支付服務。
7月5日,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境外來賓支付中心,幾名剛抵達中國的西班牙旅客正圍在微信支付服務窗口前咨詢問題。
“機場部分咖啡機僅支持綁定在線支付,建議您使用手機終端下載使用微信支付會更便捷。”工作人員余依林現場演示了微信支付的注冊流程。僅4步線上操作,就可以使用微信支付在中國享受便捷服務,無需復雜換匯流程。
余依林隨后帶著西班牙旅客到中國移動櫃台,用微信支付完成手機卡充值業務。“太方便了!在西班牙,我們習慣用現金或信用卡,沒想到在中國,一部手機就能搞定所有消費。”一名西班牙旅客嘗試后驚喜地說。
為迎接暑期來華的外國游客,微信支付在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等入境游客集中的站點,提供外籍人員一站式綜合服務。數據顯示,今年6、7兩個月,外籍人士通過微信支付綁定國際銀行卡在中國境內進行支付的筆數和金額,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
此外,針對國內游客在境外經常遇到的打車支付煩惱,微信今年有針對性地加強了與境外相關企業合作。目前,Uber優步打車、日本Go打車、歐洲FlixBus巴士、Eurail Pass鐵路通票、意大利Italo高鐵以及法國塞納河游船等的預訂及支付系統,正陸續上線微信小程序,進一步方便中國游客境外出游,實現“出境如同在國內”的便捷支付體驗。
豐富保險產品,旅游出行添保障
人民日報記者 屈信明
7月中旬,趁著孩子放暑假,河南鄭州市民侯亮一家人去歐洲旅行。出行前,他通過互聯網保險平台,購買了包含人身、財物保障以及救援服務的境外旅行險。
“前些年,我在境外旅游時意外劃傷腿部,雖然只是簡單處理傷口,卻也花了不少錢。所幸當時我投保過包含意外傷害醫療費用保險責任的旅行險,保險公司賠付了醫療費用。”侯亮說,這次經歷讓他的保險意識大為提升,此后出門旅行,他都會根據行程安排購買合適的保險產品。
“選購旅行險時,在人身保障方面,我比較看重醫療費用補償。受傷或是腸胃感染、流感發燒,都能按合同約定獲賠醫療費。特別是去一些醫療費用水平較高的國家旅行時,這項保障十分重要。”侯亮說,這趟歐洲行,他計劃參加跳傘等活動,所以特意選購了包含高風險運動意外醫療費用補償、傷殘保險金的旅行險產品。
近年來,文旅市場不斷升溫,帶動旅游相關的保險產品供給日益豐富。平安產險北京分公司產品經理李博文介紹,旅行險往往提供綜合性、一站式保障,在消費者遇到財物失竊、交通事故、意外傷害等情況時,可按合同約定進行賠償。消費者在投保時,應認真閱讀合同條款,特別是責任免除相關內容。消費者也可根據行程安排,有針對性地選購水上運動意外險、駕乘意外險、航班延誤險等產品。
目前,很多旅行險產品都在加快拓展應急救援、風險提示等功能。以某大型保險公司不久前推出的一款境內旅游保險產品為例,該產品在“事后賠”的基礎上,重點強化“防”“救”“用”功能。
“我們與40多支救援隊、78家直升機相關企業開展合作,建立急速救援機制。在高山、雪地、水域等環境中,客戶遇到險情時,保險公司將聯合專業野外搜救隊伍及直升機救援服務資源等,快速提供現場救援服務。此外,該保險還可提供門診綠色通道、異地就醫陪診和醫療費用墊付等服務保障。”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消費者在旅行途中,如果遭遇相關風險,可在有需要時盡快聯系保險公司,詢問其是否能提供緊急救援或醫療服務。如果在境外遭遇盜搶,應向當地警方報案,獲得警方出具的報失單等材料,注明損失物品品牌、型號等細節,以便后續申請保險理賠。
也有消費者關心,在參加旅行團時,如果旅行社聲稱已經購買了保險,自己還是否需要選購旅行險、意外險。業內人士建議,消費者應了解清楚旅行社具體投保的是哪些保險。如果僅有旅行社責任保險,可根據自身需要再投保其他產品。
四川成都的大學生羅欣說起自己的經歷:“我去年報名參加了一個旅行團,原以為旅行社投過保險,自己就不用再買意外險。后來,我在旅行途中受傷,問起保險理賠,才知道旅行社投保的是旅行社責任險,主要是因旅行社過失造成人身傷害時進行賠償。如果游客在途中自由活動時受傷,可能就得不到賠償。”
“今年出去玩,不管是自由行還是隨團,我都會認真挑一份合適的保險。”羅欣說。
普及金融知識,樹立正確財富觀
葛孟超、孫文婕
“我們在日常生活裡都會拿著錢去買東西,也會收到找零回來的錢,收到錢的時候怎麼判斷是不是假幣?”7月22日,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開展了一次金融基礎知識教育活動,擔任講師的分行零售銀行部客戶經理劉飛,用通俗活潑的語言,為30多個孩子普及金融知識。
“我們開展活動的初心,就是幫助小朋友們了解如何更合理地使用金錢,建立起初步的金融知識認知框架,樹立正確的財富價值觀。”活動設計團隊成員、北京銀行城市副中心分行零售銀行部產品經理劉一辰說。
這次活動中,劉飛由淺入深,講解了貨幣的起源、職能和人民幣防偽知識。“財富是什麼?”活動尾聲,劉飛拋出了這個有些深刻的問題。與此前回答“用貝殼買東西會存在哪些弊端”等問題時的踴躍熱鬧不同,小朋友們開始安靜地思考。劉飛解釋說:“財富不僅僅指金錢,包含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財富觀。”
劉飛曾多次為兒童金融活動授課,據她觀察,孩子們對金融知識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在備課時,她會結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制定課程內容,“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別能感染人,把金融知識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講明白讓我很有成就感。”
“金融知識教育需要向趣味化、場景化、生活化轉變。我們不斷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更加注重和家長之間的聯動,希望能形成家校社協同增強孩子金融素養的良好氛圍。”劉飛說。
在北京銀行這場兒童金融活動結束的兩天后,一場兒童金融知識普及活動在交通銀行青島中山路支行舉辦。據介紹,交通銀行青島分行近年來已開展此類活動80多場。
“之前以為銀行就是存錢取錢的地方,沒想到還藏著‘黑科技’。”一進入支行大廳,參與活動的青島寧安路小學2023級6班的張升澤同學就被支行的智能機器人“姣寶寶”吸引。當工作人員邀請學生們與機器人互動時,大家爭先恐后地提問題。
暑期是向青少年普及金融知識的重要窗口期,各地金融機構推出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從內容上看,講解的金融知識更加貼近金融發展實際。例如,工商銀行北京分行營業部長椿街支行在7月初面向中學生舉辦的一場“金融職業體驗課”上,開設了數字人民幣主題課程,介紹了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機制、技術特征和應用場景。從形式上看,活動更加迎合青少年需求,包括開展現場探訪、實地體驗、情景演練、模擬投資、動畫宣講等。比如,中信証券(山東)在微信公眾號上線了有聲書欄目,還開發了動畫片、漫畫等產品,豐富金融知識教育形式。
“正確的理財觀念和良好的金融素養,對個體做出理性的金融決策以及金融市場穩定發展有著重要影響。”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銀行等金融機構擁有豐富的金融資源和專業的金融人才,要承擔起向兒童普及金融知識的責任,從貨幣、反詐、信用、理財、金融科技等多個角度切入,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金融知識,從小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助力提升全社會金融素養水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04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