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浙江永嘉:“草原鷹眼睛”為雪域高原送光明

2025年08月13日10:59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八月,雪域高原風光正好。

在四川紅原,最后一批眼病患者進行了集中術后檢查,久違的光明重回牧民眼中,家屬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感激。援川醫生們仔細檢查患者恢復情況,耐心叮囑用藥與護理要點。這一幕,正是浙江永嘉醫療幫扶的縮影。

在國家東西部協作戰略的指引下,2018年,時任永嘉縣駐滬辦主任的葉雲飛帶隊赴紅原義診時發現,當地竟無專業眼科醫生,此后多方尋求穩定醫療隊的過程並不順利。直至2023年,葉雲飛與曾在紅原義診的上海同濟醫院醫生王震攜手籌備“草原鷹眼睛”項目,由葉雲飛保障設備,王震組建專業團隊,專項醫療活動由此步入正軌。

在此之后,“草原鷹眼睛”項目用技術傳遞溫度,以協作書寫擔當,為高原眼病患者送去光明與希望。

8月4日,由上海市永嘉商會和上海同濟醫院組成的眼科團隊抵達紅原,開展義診。消息傳開,200多名牧民從各地趕來。檢查室內,藏語交談聲與儀器運轉聲交織。醫生吳志勇首次來到紅原,高原反應讓他頭痛難忍,他卻堅持邊吸氧邊為牧民篩查。志願者鈕姜之在患者與視力表燈箱之間穿梭,忙碌讓他忘記不適。

80歲的阿東老人右眼白內障剛治好,如今左眼又患胬肉,酸疼流淚。他的情況並不少見——白內障、翼狀胬肉、倒睫等高原常見眼病因本地醫療條件不足,長期困擾牧民。連續多年飛抵紅原的上海眼科專家醫療隊正是永嘉對口幫扶項目“草原鷹眼睛”的核心力量。

篩查結束后,兩間手術室分別開始進行胬肉切除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在含氧量僅為平原地區60%的環境下,王震一小時完成三台手術,團隊單日創下30台手術紀錄。“比在上海難得多。”王震說,患者病情重、語言溝通不暢,每台手術耗時幾乎翻倍。支撐他們的還有2023年永嘉縣政府捐贈的價值100多萬元的眼科設備,讓手術更加高效穩定。

一天之后便是術后檢查日,首台手術患者卓裡揭開紗布時激動喊道:“看得很清楚。”

當患者重見光明時,三樓會議室裡,永嘉與紅原就項目機制化展開磋商——從初篩流程、醫保對接到人才培訓,首輪三年協議即將到期,雙方的目標隻有一個,就是讓“草原鷹眼睛”項目長久運行。紅原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尼美措稱,該項目已成當地金字招牌,吸引不少周邊牧民慕名前來。永嘉援川干部鄭恩強指出,要形成固定機制,尤其在資金使用與人才培養方面。

“草原鷹眼睛”項目開展同期,2025年,永嘉選派的6名支援醫生抵達紅原,承擔多學科建設任務。超聲科醫生蘭小軍提前熟悉設備,病理科醫生林雲潔負責從技術到診斷的全流程建設,呼吸科醫生朱文貴傳授氣管鏡技術,甲乳外科、腎內科、中醫內科專家著力培養本土醫療隊伍。紅原縣衛健局局長劉光琪總結出如今的三大變化:硬件基礎改善、群眾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本土醫療能力顯著增強。

2025年,醫療隊已完成40例白內障和17例胬肉手術,為57個藏族家庭送去光明。截至目前,“草原鷹眼睛”項目累計幫助290余名藏族同胞復明,40余位援川醫務人員開展“傳幫帶”式幫扶。

據了解,“十四五”期間,永嘉累計投入1000余萬元提升紅原醫療水平,新建衛生院業務樓,開展了智慧醫院自助服務等項目。從設備捐贈到多學科能力建設,永嘉推動醫療幫扶由“輸血”向“造血”轉變,成為國家東西部協作惠澤雪域高原的生動實踐。(汪霞霞、張誠、廖大志)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