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村裡來了“生態合伙人”

杭州余杭“善水基金”廣納社會力量

唐駿垚、姚玲玲
2025年08月15日08:42 | 來源:浙江日報
小字號

  杭州余杭“滴水成金”的故事續寫新篇。近日,該區黃湖鎮發布了“善水基金2.0”,將生態保護補償范圍從青山村龍塢水庫擴大至全村域,保護類型從單一水源地擴容至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益組織、綠色金融機構、高校、國企等加入進來。”黃湖鎮黨委書記李琴說,村裡的“生態合伙人”隊伍不斷壯大。

  10年前,黃湖鎮聯合生態保護公益組織成立全國首個水基金信托“善水基金”,流轉青山村龍塢水庫周邊林地進行集中管理,切斷污染源,修復生態。這讓水庫水質提升並穩定在I類水標准,讓參與農戶每年獲得的生態補償金較自營時提高20%﹔而持續向好的生態還吸引青山自然學校、融設計圖書館等40余家生態產業和120余名國內外青年人才和近10萬人次的年訪客人數。青山村“善水基金”模式被多個國家部委列為全國典型,已在建德、淳安等地推廣。

  “生態合伙人”帶來了更多的保護項目。盛夏,記者站在青山村深壩頭橋上北望,百畝農田裡的水稻長勢旺盛,附近一塊約3畝大小的人工濕地裡種了菖蒲、狐尾藻、檸檬草等水生植物。以前,含有農藥、化肥的稻田尾水直接流入青山溪﹔現在,先流經濕地再流入青山溪。這個田間小微濕地改造提升工程由黃湖鎮攜手青山自然學校等機構實施。“我們利用濕地土壤、植物、微生物等綜合作用,用自然的方式攔截、沉澱、淨化稻田尾水中的污染物。”黃湖鎮未來鄉村生態顧問張海江指著潺潺流淌的青山溪告訴記者,幾個月監測下來,尾水污染物削減了20%至30%。目前,“龍塢治水模式”已拓展至青山溪、黃湖大溪流域。

  持續加入的“生態合伙人”,也讓生態補償資金來源更為多元。此前“善水基金”由生態保護公益組織設立﹔黃湖鎮建立“受益者付費”機制,水源地下游生態產業須向水基金捐贈部分收益,實現可持續運營。升級后的“善水基金2.0”,本地政府、村集體經濟、國有企業以及更多熱愛家鄉的村民都將成為委托人,最終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參與+多元共建”復合型可持續生態投資機制。

  今年上半年,包括青山村在內的黃湖鎮五村聯合組建的強村公司實現營收超520萬元,淨利潤達174.5萬元。綠水青山孕育生態產業,生態產業帶動強村富民,強村富民反哺綠水青山的生態保護補償正向閉環基本形成。

(責編:孫鵬、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