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業豐人興 看浙江安吉二十年之變

2005年8月15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提出。20年來,作為“兩山”理念發源地的安吉,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
炎炎夏日,走進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青巒疊翠,碧水潺潺。村口,一塊形似春筍的石碑上,鐫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個大字,吸引了不少游客合影留念。
矗立在余村村口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石碑。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余村人都記得這塊石碑背后的故事,它見証著余村這些年來對“兩山”理念的探索實踐,記載著余村人“點綠成金”的發展密碼。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余村以開採山石為主要產業,村民潘春林當時在礦山上開拖拉機。“錢是賺到了,但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了生活。”潘春林的人生際遇,和余村的變化發展緊密相連。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余村關停了大部分礦山和污染企業。下崗后的潘春林在村裡開了一家名為“春林山庄”的農家樂。“山青了,水綠了,游客就來了!”如今,潘春林做起了民宿生意,每到旺季,一房難求。
20年來,通過生態修復、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余村從過去“山是禿頭光,水成醬油湯”的窮山溝,變成了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畫中游”的美麗家園。隨著鄉村旅游日益紅火,余村人端起“生態碗”,吃上“旅游飯”。
過去靠“賣石頭”吃飯的老礦工葛元德,通過把石頭加工成文創石,一塊就能賣到6000元﹔村民葉華拆掉自家圍牆,打造美麗庭院,靠賣燒餅一年就能賺五六萬元……這樣的例子在余村比比皆是。
“鄉親們嘗到了甜頭,都搶著把閑置的農田、農房、山林拿出來入股搞項目,家家戶戶吃上了‘分紅飯’。”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汪玉成介紹,2024年全村分紅316萬元,戶均1萬多元。
余村全景。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川原五十裡,修竹半其間。安吉縣擁有近百萬畝的毛竹林,縣域75%的農民仰竹而生。為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安吉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竹林碳匯改革,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2021年12月,安吉上線運行全國首個縣級竹林碳匯收儲交易平台,通過深化林地經營權制度改革,開發數字化資源收儲模塊,將分散農戶的竹林經營權統一流轉至對應村專業合作社,再由村專業合作社集中收儲至縣“兩山合作社”,最終由縣“兩山合作社”統一參與碳匯市場交易管理。
“沒想到空氣真能換錢!”安吉縣山川鄉大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應忠東介紹,截至目前,該村共流轉7150畝竹林,並通過交易拿到了29.3萬元竹林碳匯收儲交易金。據了解,這些錢已用於村民分紅及村裡的竹林養護。
安吉毛竹林。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片都是我家的毛竹林!”大裡村村民李雲福說,“以前砍竹子賺不了多少錢,現在把竹林全部流轉給村裡搞竹林碳匯,啥事兒不用管,每年能增收3000元!”
為激發綠水青山間的綠色動能,2022年以來,安吉積極推進“以竹代塑”,推動竹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實現了“原材料—深加工產品—加工廢料—新產品”的循環產業模式。
“以竹代塑”應用場景。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小竹子撬動大產業。據統計,2024年安吉竹產業總產值192億元,產品出口至美國、日本、荷蘭、法國等30多個國家。如今,在建筑、裝飾、家具、包裝等領域,都能見到安吉翠竹的身影。越來越多的竹制品企業讓安吉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好風景裡“長”出新產業
作為綠色發展先行地,近年來,安吉積極布局新質生產力,大力招引科創型、平台型、總部型新經濟,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產業,持續在綠水青山間孕育新經濟,以生態“高顏值”不斷催生經濟“新活力”。
近日,走進浙江暨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暨北生物科技”)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12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運轉,面膜、護膚膏霜、護膚水乳等產品從生產線上魚貫而出,工人們正忙著打包裝箱。
暨北生物科技的生產車間。受訪者供圖
暨北生物科技主要生產化妝品、化妝品原液以及醫療器械。2024年年底,企業位於安吉經濟開發區浙北生命健康產業園的生產基地落成並試運行,聚焦年輕客群探索“美麗經濟”藍海。
“面對新的發展需求,我們投資3.5億元在安吉建設了集生產、研發、品牌孵化於一體的基地,形成了年產4500支各類醫美產品的生產能力。目前,企業產能正陸續轉移至安吉。”暨北生物科技董事長胡靜波介紹,“今年,我們的直營店、加盟商將由3000家增長至1萬家。隨著安吉生產基地產能釋放,預計今年營收將破1億元。”
近年來,安吉縣將生物醫藥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同步吸引一批優質美妝產業企業進駐。談及為何選擇落地浙北生命健康產業園,胡靜波表示,安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優質的營商環境都是其選擇投資安吉的原因。
作為安吉經濟開發區重點打造的重要產業平台,浙北生命健康產業園自建成以來,以“100個項目、100億投資、100億產出”為目標,3年來累計引進50余個生物醫藥項目,擁有國內外主板上市生物醫藥企業5家,集聚創新藥企業13家,其中72款創新藥產品管線在全球各地開展臨床試驗,形成生物創新藥產業集群。
浙北生命健康產業園。安吉經濟開發區供圖
“目前,產業園一期已建成投運,二期已竣工。”安吉經濟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扎實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同時做好園區服務,加速已入駐企業投產放量。
青年入鄉首選地
早上9點不到,俞佳慧已經開始忙碌起來。“暑假來村裡游玩的客人特別多,得把工作提前安排好。”
2023年初,俞佳慧大學畢業后回到自己的家鄉余村創業。如今,她經營的親子農場和民宿都是余村的熱門打卡地,高峰時單日接待游客近千人。
2022年7月,余村發起“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聯動周邊3個鄉鎮聚焦研學教育、鄉村旅游、文化創意等領域,向全球青年人才拋出“橄欖枝”。這項旨在吸引青年下鄉、資本入鄉的創新舉措,不僅讓城裡頭的“新農人”、創業者帶著活力與創意主動往村裡跑,更推動余村攜手周邊鎮、村構建起“大余村”發展格局。
如今,不僅有像俞佳慧這樣的“原鄉人”回流,越來越多的外鄉青年也投身這方綠水青山間。
2023年6月,安吉縣大余村的青年人才社區“青來集”開園。作為全國首個鄉村青年人才社區,“青來集”提供了“數字游民公社”和1000多個大自然工位,讓年輕人能夠在綠水青山間辦公創業。
青年們在“DN余村”數字游民公社處理工作。人民網 方彭依夢攝
“從城市到鄉村,最吸引我的還是這裡的好山好水好空氣。”作為“DN余村”數字游民公社的一員,九裡(化名)將工位搬到了綠水青山間,“我從事的是平面設計工作,主要是線上接單,工作地點可以隨時移動。”來到余村后,九裡在處理工作之余,還開了一家咖啡店。
“天南地北的年輕人聚在一起,總能碰撞出新的驚喜創意。”“DN余村”數字游民公社主理人許崧表示,在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中,已有不少“數字游民”成為“數字村民”,在鄉村的廣闊天地間,不斷開辟著創新空間,助推鄉村振興。
年輕人在“青來集”參與共創討論。受訪者供圖
短短3年時間,依托“余村全球合伙人”計劃和“青來集”人才社區,大余村吸引了20多所高校來此實踐、1200多位新鄉人入駐,集聚了60個合伙人項目和新經濟項目,“青來集”全年營收超5億元。年輕人的加入為余村帶來了豐富的新業態,幫助鄉村留住八方客。
“青年入鄉帶來了咖啡館、小酒館、機器人研學基地等新場景、新業態,音樂節、馬拉鬆辦起來了,村裡的生活品質一點不比城裡差!”汪玉成說。
余村的實踐探索是安吉縣實施“青創活縣”戰略、全力打造“青年入鄉首選地”金名片的生動縮影。2022年以來,安吉縣將“招引10萬青年大學生”確立為第一戰略目標,逐步探索走出了一條以青年入鄉發展為主要標志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鄉村實踐路徑。
“青年入鄉和全域旅游,相輔相成、相互促進。2022年以來,安吉累計吸引青年入鄉近4.3萬人,每年新增常住人口1萬左右,為安吉鄉村振興、全域旅游注入新力量、帶來新視角、融入新觀念。”安吉縣委副書記、縣長寧雲表示,接下來,安吉將持續聚焦“兩山”轉化,以“筑夢、追夢、圓夢”為主線,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青年發展、人才雲集的“金山銀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