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全國勞動模范王志剛探索數字化變革路徑

“既要啃技術硬骨頭,也要做成果推廣員”(工匠絕活)

人民日報記者 竇瀚洋
2025年08月27日08: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王志剛(左)與同事開展無人機人工智能巡檢實踐演練。
  受訪者供圖

  “別看我們整天在辦公室敲鍵盤、建模型,這些工作其實跟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午餐時間,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金華分公司,全國勞動模范、高級工程師王志剛在手機上點開了某外賣平台,卻不是為了點餐。

  “要檢查一下平台的使用情況。”說罷,他點擊進入某商家頁面,選擇“明廚亮灶”,該商家的后廚操作情況在手機端一覽無余。王志剛介紹,這是視聯網匯聚技術的一項應用,“我們植入了AI算法,一旦發現違規行為,不僅能現場觸發警報,監管部門也能同步接收預警。”如今,這項技術已延伸至工業固廢智能監管等領域,構建起覆蓋金華全市60萬路監控的“數字天網”。

  這個小小監控片段,正是王志剛親歷的20余年數字化變革的切片。2004年研究生畢業時,他從事的只是企業內部信息化的基礎運維,而今,金華市政府主導、中國電信金華分公司投資運營的浙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由他牽頭建設。中心擁有1030P智能算力,若以通用計算任務折算,約相當於30萬台高性能電腦的持續運算能力。

  王志剛記得,2007年負責中國電信金華分公司營業系統運維時,全年有100多天在機房通宵值守,“為確保白天系統正常運行,所有系統升級都要在午夜零點至清晨6點完成。”對他而言,那6個小時是與時間賽跑的戰場,既要修復漏洞,又要應對突發故障。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步伐不斷加快,王志剛開始涉獵人工智能領域。2021年,承建影像雲平台時,他帶領團隊創新打造區域醫療影像雲平台,實現全市醫療機構影像數據的互聯互通,推動市民CT、X光等影像“一次拍攝、全域通用”,解決重復拍片難題,年均節省患者就醫成本超5000萬元﹔針對橫店影視城特效渲染算力瓶頸,依托天翼雲息壤一體化智算服務平台統一調度各類算力資源,將3個月特效工期壓縮至3天……

  數字化轉型不僅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也為政府部門節省了開支。目前,由王志剛牽頭運營的金華政務雲平台已服務300余個政府部門的千余個項目。“過去,各部門各自採購服務器,還要投入大量費用運維,現在隻需花一點服務費,上線金華政務雲平台,就能滿足需求,而且更加安全可靠,算下來一年能為各部門節省開支超3000萬元。”王志剛說。

  走進王志剛勞模創新工作室,牆上的師徒傳承圖譜映入眼帘。這是他探索推出的“1+N+X”創新培養機制——王志剛團隊聯動各縣市區導師團隊,輻射構建多層次人才梯隊,通過技能傳幫帶、技術攻堅等方式,為小微企業破解技術難題、培育創新動能。至今,工作室已孵化金華“八婺金匠”、“浙江工匠”等高端人才10余人。

  與此同時,王志剛還聯合浙江師范大學創立“大數據AI聯合研究院”,受聘成為浙江師范大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推動3項專利、20余項軟件著作權等多項科技成果落地。目前已有3批、逾百名學生參與其中,“研究院讓更多畢業生扎根金華,這裡正成為AI產業的新引擎。”他說。

  作為實踐導師,王志剛經常勉勵學生,作為一名“代碼匠人”,要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搞技術要沉下心,既要啃技術硬骨頭,也要做成果推廣員。”王志剛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7日 06 版)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