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成本降低65%
噸級航空器給溫州蒼南海上風電平台送“快遞”

9月29日上午10時,溫州蒼南168黃金海岸線上,一架V2000CG凱瑞鷗無人駕駛航空器迎著海風騰空而起。它搭載著海上風電的零部件,以約180公裡時速掠過碧波,飛往“華能蒼南4號”海上升壓站平台上空。從起飛到卸貨返航,往返飛行93公裡,用時32分鐘。這是噸級以上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應用於海上風電運維的一次全新嘗試。
蒼南建有浙江省最大的海上風電集群,已並網發電110萬千瓦,約佔全省總量25%﹔納入省海上風電規劃裝機430萬千瓦,規模居全省首位。然而蓬勃發展的產業背后,傳統運維模式面臨嚴峻挑戰。傳統海上風電平台運維依賴船舶運輸,離岸45公裡的海上升壓站運輸單程耗時4小時以上,且船舶受潮汐、碼頭水深限制,難以滿足海上風電運維對時效性的要求。
V2000CG凱瑞鷗由上海一家航空科技公司自主研發,最大起飛重量2噸,最大商載400公斤,巡航速度可達200公裡每小時。“採用eVTOL航空器運送,單程僅需約16分鐘。”該公司高級副總裁孫銘介紹,V2000CG凱瑞鷗採用純電驅動,通過了海洋抗鏽蝕、高溫高濕等系列測試,抗7級風,可全天候運行,無需擴建碼頭即可“點對點”直達升壓站平台。“與傳統船舶運輸相比,單次運輸成本降低65%,時效提升10倍以上。”孫銘說。
V2000CG凱瑞鷗無人駕駛航空器。張勇攝
“當前投入應用的eVTOL貨運航空器,能夠實現精密部件與應急物資的快速精准運送,壓縮設備等待時間。”“華能蒼南4號”海上升壓站相關負責人薛文超表示,新航線的開通,將顯著提升海上風電運維的響應速度與處理效率,這為整個產業的安全、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保障。
近年來,蒼南陸續引進多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構建從研發制造、數據集成、場景應用到飛行服務的產業生態。“我們將拓展海島快遞、生鮮運輸、安全巡檢等多類民生場景。”蒼南縣低空經濟專班分管負責人李川描繪著未來發展規劃。對蒼南而言,這條航線不僅意味著風機維修的提速,更昭示著未來海島生活的新可能:無人駕駛航空器送來的不僅是風電螺栓,還可能是急救藥品,帶走的可能是生鮮包裹和漁民依海致富的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