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杭州余杭:精修關鍵民生路 筑牢發展“快車道”

方彭依夢
2025年10月01日08:40 |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小字號

位於杭州市余杭區西部的長徑線、雙洞線,全長25.3公裡,是連接徑山鎮核心區域與徑山寺景區的重要通道。然而,由於道路建成時間較早,受山區地形復雜、台風暴雨頻發等自然條件影響,道路存在邊坡鬆散、岩石裂隙發育等安全隱患,亟需進行系統化整治。

為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025年2月,余杭區交通運輸局推進實施長徑線、雙洞線邊坡77處隱患點整治工程。目前,該工程已順利完工。經過精修細補,這兩條保障群眾出行安全、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關鍵民生道路將在國慶中秋長假裡以全新面貌亮相。

長徑線、雙洞線邊坡77處隱患點整治工程已順利完工。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長徑線、雙洞線邊坡77處隱患點整治工程已順利完工。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深入基層,梳理問題清單

作為余杭區西部縣鄉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洞線是游客游覽徑山寺的必經之路,而長徑線沿線涉及雙溪村、徑山村、平山村3個行政村,是村民生產生活、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也是游客進出徑山萬壽禪寺的唯一道路。

游客上徑山,大部分通過乘坐雙洞線、長徑線沿線的接駁巴士。據統計,2024年接駁量近300萬人次,足以說明兩條線路沿線文旅產業的紅火。

然而,受地質條件和極端天氣影響,近年來,長徑線、雙洞線的路況讓過往車主“提心吊膽”。“去年,長徑線等道路路段就發生過山體塌方,從山上滾落下來的石塊、泥土讓部分路段的路面完全癱瘓,交通嚴重受阻。”余杭區公路與運輸管理服務中心農村公路科科長王川說。由於修建時間久遠,加上受氣候和地質災害影響,兩條線路的邊坡隱患一直存在。

2024年年初,長徑線路段發生山體塌方。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2024年年初,長徑線路段發生山體塌方。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作為大徑山美麗公路精品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雙洞線、長徑線兩條交通要道的暢通意義重大。為了徹底解決問題,我們啟動了邊坡隱患點整治工程,對沿線道路進行提升,確保安全。”王川介紹。

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牽頭開展現場踏勘,對隱患點位進行逐一梳理,全面掌握道路基礎情況。

“現場我們發現,早些年的邊坡擋牆工藝簡單,這次我們取消了之前的干砌擋牆,替換成混凝土,可靠性更高。同時,邊坡挂網也是之前做的,歷經風吹日晒已經破損腐蝕。通過這次工程,一次性整治到位。”王川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為了確保百姓、游客出行安全,余杭區交通運輸局黨員先鋒隊深入基層調研,主動下沉村委會聽民聲、下沉景區聽建議、下沉企業聽需求。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后,最終梳理形成了“急彎處置、邊坡防護、通行效率”3大類問題清單,並結合清單持續完善優化,制定整改方案。

據了解,兩條道路的邊坡隱患整治點共77處,主要包括邊坡防護加固、急彎改善、邊溝修復、交通設施完善等內容。“通過問題清單的梳理,幫助我們提前介入,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王川說。

統一戰線,解憂紓困

橫坡陡峻,溝壑縱橫,山區公路整治工程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系統工程。想要確保工程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強化“系統觀念”是關鍵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統一戰線在此次整治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構建跨部門、跨領域的協同機制,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匯聚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打破了不同部門“各自為戰”的局限性。

雙洞線路段施工現場。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雙洞線路段施工現場。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此次工程涉及多主體、多領域的特點,我們建立了‘三會三報’協同制度。”王川介紹,每周召開進度通報會、每月召開問題協調會、階段召開成效評議會﹔施工單位每日報送進度、監理單位每周報送質量、責任部門每月報送成效。

“在雙洞線路面攤鋪關鍵階段,通過文旅集團協調暫停景區接駁車運營7天,確保了雙洞線整治工程按計劃完工場清。”王川介紹。

技術創新方面,余杭區交通運輸局則聯合區數管局,跨部門協同消除隱患,在長徑線、雙洞線沿線14個邊坡風險點位加裝自動化邊坡檢測設備,實現對邊坡塌方風險的提前預警。

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是保障農村公路邊坡長期穩定與公路安全暢通的必要舉措。據了解,在建設、管理、養護、運營四大核心環節,黨員先鋒隊全面了解施工進度、傾聽群眾需求,高效率、高質量解決農村公路各類問題。此外,余杭區交通運輸局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各級政府、部門、村民委員會及公路養護單位的管理責任,形成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管理體系。

2025年5月初,雙洞線邊坡隱患整治工程順利竣工。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2025年5月初,雙洞線邊坡隱患整治工程順利竣工。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據了解,本次工程累計完成邊坡治理77個點位,邊坡隱患全面清零。同時,對全線防撞護欄、交安設施進行完善提升,實現道路沿線邊坡、擋牆的安全穩定。

此外,道路通行能力顯著提升。“工程的實施成功消除了急彎、瓶頸等風險路段20余處,通過急彎改善、道路拓寬等措施,有效解決了接駁大巴車會車難、通過效率低等問題,大幅提升往來車輛的行車安全性。”王川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實施過程中引入了村集體公司參與項目交通疏導工作,聘請當地50多位村民作為交通協管員,通過以工代賑形式,促進村民就業增收。全民共建共治,沿線群眾積極參與道路安全監督,共同守護出行安全,“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充分體現。

“項目完工后,將引入‘民間路長’,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各部門、鎮街、村民委員會及公路養護單位的管理責任,形成權責清晰、分工明確的管理體系,推動長徑線、雙洞線等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王川表示。

多元打造“四好農村路”精品示范

近年來,通過持續發揮統一戰線優勢,不斷完善優化邊坡治理工作,余杭區交通運輸局讓農村公路更好地服務於鄉村振興,助力余杭農村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初秋時節,沿著余杭漕雅線騎行,風光無限,美不勝收。這條全長19.134公裡的綠色通道,串聯起11個美麗鄉村精品村以及徑山省級旅游度假區、省級森林公園山溝溝景區、徑山寺等旅游景點,成為生態旅游的黃金線路。

“騎行途中會經過茶園、竹林、花海、水庫、森林等景觀,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風景,非常出片。”漕雅線是騎行愛好者王磊的“寶藏線路”,“除了美景,沿線還有一些別具特色的農村公路驛站,不僅解決了停車難、如廁難、充電難等問題,還為來往游客提供了休閑娛樂的空間,體驗感很好!”

余杭漕雅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余杭漕雅線。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作為余杭區“四好農村路”的代表,經過沙改油、拓寬改造、路況提升以及兩輪“美麗公路”建設的漕雅線,先后獲評浙江省十大最美農村路、浙江省綠化美化精品路、浙江省綠化美化示范路。2025年5月,交通運輸部公布2024年“十大最美農村路”名單,漕雅線榜上有名。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有出路。如今,“四好農村路”建設已不僅是修路本身,更是服務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先導性工程。

近年來,在一體推進農村公路“建管養運”水平,實現農村公路網提質拓面的基礎上,余杭區交通運輸局更是以“千萬工程”為契機,聚焦打造暢達、平安、智慧、共享“四好農村路”2.0版。通過“交通+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探索出了一條以交通興帶動產業旺、百姓富、城鄉融的鄉村振興新路徑,為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交通先行保障。

余杭區“四好農村路”。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余杭區“四好農村路”。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目前,余杭區共有農村公路1480.239公裡,鄉鎮通三級以上公路比例達到100%,建制村通雙車道公路比例達到100%,標准化農村電商服務站建制村覆蓋率達100%。建設於美景之中的農村公路為旅游產業、居民出行和特色農產品產業帶來更加暢通的渠道。

以漕雅線為例,通過“產業路、資源路、旅游路”建設,該條線路以“路景相融、茶禪一體”為特色,串聯起徑山寺、徑山茶園、徑山花海等自然人文景觀,將分散的茶園、古寺、民宿等點位銜接起來,助力沿線文旅產業升級。如今,這條農村路已成為徑山茶品牌的重要展示窗口。

隨著農村公路的暢通,徑山茶、鸕鳥蜜梨也搭上了電商快車,銷售范圍從長三角擴展至全國,品牌價值顯著提升,從“地方特產”躍升為“全國品牌”。

余杭區“四好農村路”。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余杭區“四好農村路”。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供圖

此外,為實現農村公路應急管理“統一指揮、反應快速、處置高效、保障有力”,近年來,余杭區交通運輸局以數智提能為手段,通過系統整合和功能重塑,建立智慧公路管理系統,以“無人機快速巡查+視頻監控定點巡查+人工步行巡查”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農村公路日常巡查,提高巡查效率和應急處置能力。

余杭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快推進“智慧公路”升級,進一步創新“美麗交通+”新模式,助推交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提供更多更好的交通保障。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