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領先!
浙江省數據知識產權價值轉化超90億元
“假如數據是面粉,數據知識產權就是用各種獨特工藝手法揉捏而成的面坯,乃至各式各樣的面包、糕點。”在近日舉行的浙江省數據知識產權改革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省市場監管局(省知識產權局)負責人用一個生動的比喻,清晰闡釋了數據知識產權的核心價值。
作為全國首批數據知識產權改革國家試點之一,浙江經過3年的探索,已累計發放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証書2.4萬張,直接轉化運用金額超90億元,兩項數據均佔全國總量的七成,在激活數據要素價值、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上走在全國前列。
數據知識產權是數據處理者對依法獲取、經過一定規則處理、具有實用價值和智力成果屬性的數據集所享有的權益,其核心內涵是“算法規則+數據集”。在日常生活中,數據知識產權無處不在,當你使用導航軟件查看實時路況,當你接受AI輔助醫療診斷,當你瀏覽互聯網平台上的“猜你喜歡”推薦,這些服務的背后都有數據知識產權的支撐。
然而,在數據價值挖掘過程中,“數據權益歸誰”“如何確保安全”等問題一度成為制約數據潛能釋放的“攔路虎”。
為破解這些難題,2021年浙江獲國家相關部門授權,率先開展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創新構建了數據知識產權制度體系,為全國數據基礎制度建設貢獻“浙江方案”。針對數據權益不清晰的問題,提出企業、高校院所等單位和個人對依法持有的數據進行創新加工后形成的數據集享有數據知識產權。浙江在全國率先將數據知識產權制度寫入《浙江省知識產權保護和促進條例》《浙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兩部法規,明確對數據知識產權開展登記。這張登記証書,如同數據的“身份証”,成為數據集持有的初步証明和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權益保障的憑証,有效激發了數據處理者的創新活力。
數據處理者權益有了保障,創新就有動力。自2023年6月以來,已登記的2.4萬件數據知識產權覆蓋97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中的87個,其中高質量AI數據集超1000件,構建了多領域大模型訓練“合規糧倉”。2024年底,相關企業和科研機構聯合成立國內首個“AI數據知識產權聯盟”,進一步推動高質量數據資源整合。
此外,浙江打造了“數知通”數據知識產權一體化服務平台,與浙江、上海、深圳等27家數據交易所平台打通,吸引近200家專業數商入駐。
該平台創新“企業下單、平台派單、數商接單”的市場化運營生態,企業在登記時可勾選運用意向,平台進行精准推送和資源對接。自2024年4月上線以來,平台已推送意向信息7479條,成功落地運用1792件,實現金額53.5億元,意向達成率約24%。
更重要的是,浙江探索並豐富了數據知識產權的價值實現路徑,先后創新推出交易、許可、增信融資、資產入表、作價出資、保險、証券化、信托、聯盟共享、跨境交易等10種轉化方式,累計實現直接轉化金額93.23億元,約佔全國的七成。其中,“數據知識產權貸”金融產品已經幫助231家企業獲得增信融資84.9億元,單筆最大金額2億元。
企業還可以用數據知識產權作價入股新公司或增資,瑞安一科技公司運用甘蔗銷售分析數據作價入股,佔股20%,做到了“一根甘蔗甜了兩回”。數據知識產權還可以用未來收益參與到証券化產品中獲得融資。2025年7月,全國首單純數據知識產權証券化項目在杭州余杭啟動,10家科技企業的數據資產計劃“打包”登陸深圳証券交易所,預計發行金額1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