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從“保水漁業”創新向“引水漁業”賽道拓展

杭州淳安開啟“雙輪驅動”模式推進十億級淡水魚產業

程海波、吳祥豐
2025年10月12日09:15 | 來源:杭州日報
小字號

  不再是從千島湖裡一網一網地起魚,而是直接將車間裡圓形養殖池中的魚裝車,鮮活地運送到目的地。10月10日,千島湖金源漁業“智慧漁倉”送出了第一車活魚,曾經在千島湖的漁排上養魚多年的生產負責人徐明喜的工作,也從“湖上”轉到“岸上”,從“看天看水”變為“看屏看數據”。

  位於杭州淳安縣威坪鎮汪川村口的千島湖金源漁業“智慧漁倉”項目,是該縣首個智慧化的“陸基養魚”項目,也是淳安打造“中國淡水漁業基地”的示范工程。該項目的投產還標志著淳安充分利用優質水資源打造十億級淡水魚產業,實現從“保水漁業”創新向“引水漁業”賽道拓展邁出關鍵一步。

  據介紹,金源漁業的“智慧漁倉”安裝了一套基於魚類應激行為學的AI預警系統。該系統能夠通過視覺識別和高精度傳感技術,全天候監測魚類的游動、攝食等行為,對異常狀態進行智能診斷,提前預警潛在風險,實現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控”的養殖管理變革。

  “就像給魚池裝上了一雙‘眼睛’,魚舒不舒服,系統比人更早知道。”技術人員如此形容。同時,通過中央智慧控制平台,技術人員可對養殖池的水溫、溶氧、pH值等關鍵參數進行精准調控,投喂、消殺等環節基本實現無人化操作。

  與傳統網箱養殖不同,“智慧漁倉”構建了完整的循環水處理系統。養殖水體經過“原水處理—循環淨化—尾水處理”的全流程淨化。更重要的是,“智慧漁倉”通過將養殖活動與自然水體物理隔離,從源頭上避免了傳統網箱養殖可能造成的水體富營養化風險,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雙贏。

  “目前,淳安在建和正在規劃的陸基養魚項目有7個,總面積在1500畝左右,這些項目全面投產后,預計產量會比現在增加1萬噸。”淳安縣農業農村局漁業產業發展中隊負責人沈鵬說,淳安已將漁業“上岸”列入漁業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計劃,這座“智慧漁倉”作為先行試點項目,其技術路徑和運營模式將為后續推進“引水漁業”積累重要經驗。

  此外,千島湖金源漁業的“智慧漁倉”還將推出幫助村集體增收的共富模式,專門騰出一個車間,通過租賃的形式將養殖池租給村集體,由企業包技術包苗種包銷售,產生的效益歸村集體所有,預計僅此一項可為村集體帶來近500萬元的年經營性收入。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