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浙江省分行創新審貸模式助力萬噸級新材料項目落地

近日,工商銀行浙江省分行在浙江省經信廳、省科技廳、中國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等部門的政策指引與推動下,精准對接衢州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融資需求,高效支持其新建萬噸級超支化聚烯烴彈性體建設項目,有效破解科技成果產業化“最后一公裡”難題,為地方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工行精准滴灌科技創新“最后一公裡”,為地方產業升級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金融動能。工行浙江省分行供圖
“中試貸”破解中試平台產業化困局
工行浙江省分行在調研時發現,該企業正處於中試成果轉化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技術風險與資金需求並存,企業卻常因缺乏合格抵押物而面臨融資困境。為此,該行啟用其創新產品“中試貸”,在相關部門指導下,將信貸評審重心從固定資產抵押轉向技術的先進性、市場前景與知識產權價值,加速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該行經過盡調,確認該項目技術已於2022年和2023年分別通過小試與中試,具備成熟量產條件,於是運用“中試貸”審貸邏輯積極支持該中試平台認証項目實現產業化。
“浙科領航聯合貸”破除融資壁壘
面對萬噸級產能建設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的現實,工行浙江省分行主動牽頭,聯合當地建設銀行組建銀團,創新引入“浙科領航聯合貸”模式,形成長期、穩定的“耐心貸款服務機制”。該模式有效匯聚了金融合力,最終成功為企業批復1.32億元授信並實現了首筆2000萬元的投放。
從了解企業到讀懂企業,“專家咨詢+企業專家列席”破冰技術評審。工行浙江省分行供圖
“專家咨詢+企業專家列席”破冰技術評審
高科技項目審查的核心難點,在於技術與市場風險的“看不懂、看不透”。為攻克這一難題,工行浙江省分行與浙江省科技廳深化合作,創新建立專家咨詢機制、規范專家咨詢流程,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列席集體審議會議。
在該項目中,這一創新模式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也是該行首筆引入“企業技術專家列席集體審議會議”模式的業務。通過現場講解與專業對話,顯著提升信息傳遞效率,深化和細化技術風險評估的深度與顆粒度,使信貸決策更科學、更可靠,為支持硬科技項目提供了堅實的機制保障。
工行浙江省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合作是政、銀、企協同發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未來,該行將繼續靠前服務,持續打造有利於科技成果轉化的生態圈、朋友圈,優化科技金融體制機制,全面融入新型舉國體制,做好金融服務的“最先一公裡”,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更好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龔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