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業鏽帶”轉向“生活秀帶”(傳承之光)
![]() |
|
上海楊浦濱江復興島工業遺產景觀。 |
![]() |
|
浙江溫州蒼南礬山礬礦煅燒爐景色。 |
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確定了第七批國家工業遺產和通過復核的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名單。回望近20年的探索,北京798藝術區、首鋼工業遺址公園、上海楊浦濱江“生活秀帶”、景德鎮陶溪川等實踐項目都已成為新時代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鮮活樣本。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見証,是千千萬萬工人參與工業化發展的集體記憶,凝結普通勞動者的生活點滴,因而成為國家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用數十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化歷程,建立起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孕育著寶貴的精神財富﹔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離不開工業片區,不少建筑、園區和空間體現改革創新精神、凝聚大眾情感。
溫州蒼南礬山礬礦遺址及矗立的煅燒爐,被譽為“國內獨特的工業遺存景色”。礬山明礬石礦是世界上最大的明礬石礦床之一,這裡的煉礬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間,迄今已逾600年。2000年以來,因經濟效率、設備技術淘汰等因素而逐漸衰落,2017年因生態環境保護而全面停產。
礬礦所在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福德灣礦工村,保留有與明礬礦業從業者生活相關的眾多歷史遺存,景觀特色突出,整體保存完好。蒼南縣投入730萬元啟動福德灣礦工村保護整治工程,取得成效,並獲2016年度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礬礦三車間遺留下來的煅燒爐遺址、雞籠山山腹採空區都得到有效保護和活化利用,南洋312平硐於2018年被打造成地下礦硐景區,五車間改造成了礦業主題酒店,為游客提供獨特的工業文化體驗空間。
近年來,蒼南融合生態修復、遺產保護、文旅開發等多專業視角,邁上“非礬”轉型發展之路,礬山工業遺產的整體性系統性保護是重要的推手。
與古老的文物古跡等歷史遺產相比,作為現代技術遺產的工業遺產也許沒有那麼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底蘊,但20世紀的建筑數量眾多、特征各異,它們既反映了社會的傳統價值觀,也反映了追求現代化的奮斗精神。
上海楊浦濱江地帶,岸線總長度15.5公裡,是近現代上海乃至中國百年工業的先行區。在老工業轉型發展過程中,堅持尊重歷史、尊重文化、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當地對沿線分布的楊樹浦水廠等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樹浦電廠、煤氣廠等4處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3處楊浦區文物保護單位,40處楊浦區文物保護點,18處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筑進行了全面調研梳理,加強文化遺產整體保護。此外,針對50年以上建筑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風貌評估,保護、保留老建筑200余棟,包括濱江地區66幢總面積超過26萬平方米的工業建筑遺存。
面對工業遺存數量多、類型全、分布廣、利用狀況復雜等特點,楊浦濱江在規劃設計中貫徹落實“人民城市”建設理念,加強工業遺產價值全方位挖掘、文物本體高水平保護,統籌推進工業遺產大規模轉化利用,全面展示楊浦濱江作為中國近代工業文明發源地之一的特質。
工業遺產與工業景觀、文獻檔案等無形文化遺產相關聯,存在活化利用的無限可能。工業遺產地段和景觀的保護更新可以被視為一種轉型發展。從“工業鏽帶”轉向“生活秀帶”,也是從文化遺產保護向創意、創新的大文化格局的躍升。
可持續發展強調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必須與地球的承載能力保持平衡,城市建設能夠在經濟和社會平等、環境友好的條件下迭代發展。創新利用既有的存量資源、改善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狀況,不僅可以使城市居民直接獲益,還會大力改善環境狀況。
始建於1957年的杭州鋼鐵廠,是浙江省歷史上第一個現代化鋼鐵企業。2016年,杭鋼全面關停。2020年起,杭州市對2676畝地塊進行生態修復和功能改造,目標是將工業“棕地”轉變為生態公園、文旅空間和產業孵化地。在工業遺產活化方面,邀請知名建筑師主持項目設計,遵循“珍視杭鋼歷史、呵護歲月痕跡”的基本邏輯,保護保留高爐、焦爐等工業遺產、歷史建筑,將其改造為會展空間、藝術畫廊、生態花園,同時融入江南園林景觀設計,創造出一個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富有生態活力的現代化城市生活公共空間,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組成部分。
工業遺產的再利用可以減少建筑材料消耗,節省實體能源,控制城市用地擴張,有助於建設更具韌性和可持續性的城市。工業遺產再生利用是生態文明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具體實踐,呼喚更多學科的參與,在保護更新實踐中需要更具包容性的價值評估和保護設計方法。
加強工業遺產整體性系統性保護、積極推動工業遺產活化利用、探索“工業遺產+”科普教育、旅游休閑、產業重塑等新模式新業態……全社會關心關注工業遺產的濃厚氛圍正在形成。
(作者為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
本文圖片均為張鬆提供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2日 07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