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王永强:开辟家蚕育种与良种繁育新途径 助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帆
2022年07月13日20:50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成果: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

奖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近日召开的浙江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成果“基于雌蚕无性克隆与限性斑纹技术的家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王永强研究员在乌兹别克斯坦新品种示范基地指导饲养技术

王永强在乌兹别克斯坦新品种示范基地指导饲养技术。浙江省农科院供图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国。在浙江,蚕桑更是传统特色产业与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家蚕品种是蚕丝业的基础,作为最早被发现并利用杂种优势的物种之一,杂交蚕种是促进产业不断发展的源动力。但利用中日系原种正反杂交方法培育的蚕品种已沿用近百年,种质创新缺乏、品种性状类同的问题凸显。同时,利用中日系原种正反杂交生产蚕种一直依靠人工鉴别雌雄蚕蛹,技术落后、效率和准确率低下,成为制约蚕种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的技术瓶颈,难以适应规模、集约、高效的现代蚕丝业发展需求。

“在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和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资助下,我们在实用化种质创制、新品种培育、智能化设备研发、蚕种高效生产模式建立等方面持续开展了20多年研究。”成果第一完成人、浙江省农科院蚕桑与茶叶研究所所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永强介绍,该成果首次阐明了雌蚕无性克隆孵化率性状的遗传规律,创制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72份,突破了孵化率低于10%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种质创新;创新了家蚕育种方法,在国内外首次利用雌蚕无性克隆技术育成“浙凤1号”等2对制种中免雌雄鉴别的单交蚕品种,利用限性斑纹技术育成“农科5号”等2对可在幼虫期轻简化鉴别雌雄的蚕品种;研发了雌蛾集团取卵机,实现了雌蚕无性克隆系原种取卵机械化,效率比人工提高4倍;研发了CCD雌雄蚕卵色选机,实现了限性卵色原种雌雄蚕卵分选智能化,效率比人工提高200倍以上,准确率达99.7%;创建了免雌雄鉴别的全新单交制种模式,突破了沿用近百年的中日系原种正反杂交制种模式,显著提升了蚕种生产效率,开辟了家蚕育种与良种繁育新途径。

家蚕新品种在乌兹别克斯坦喜获丰收

家蚕新品种在乌兹别克斯坦喜获丰收。浙江省农科院供图

如今,该成果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在浙江、四川、云南等地繁育推广蚕种98.45万张,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12亿元,促进了蚕农增收与企业增效。“这一成果助力浙江‘山区26县’特别是淳安县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为部分西部地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找到了新路子。”王永强说。

(责编:张帆、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