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基层蹲点观察】②

政策放宽,商业“外摆”怎么摆?

方彭依梦
2023年04月29日11:47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在户外坐一坐,晒着太阳、闲聊小憩、欣赏城市街景,是许多消费者中意的春日休闲选择。

为促进消费回暖,让“烟火气”回归,2023年以来,多地出台相关举措鼓励商业“外摆”,以提振消费活力,扩展城市商业形态。

商业“外摆”既是城市户外商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映照城市商业繁荣的窗口。近日,杭州市城管局推出新政,支持规范发展商圈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推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新政发布过去一个多月,目前情况如何?“外摆经济”如何摆出活力与秩序?人民网来到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一探究竟。

带回“烟火气”

4月的一场雨后,空气清新,气温适宜。在湖滨步行街一处较为宽敞的树荫下,商家沿街摆放起桌椅,市民游客坐在户外会友、阅读、喝咖啡、品甜点。“天气暖和了就想去户外坐坐,吹吹风聊聊天,多舒服啊!”正在和朋友约会的杭州市民黎小姐表示,趁着好天气,来一杯户外咖啡,聊天逛街两不误。

早在3年前,杭州就已开始对餐饮行业“外摆”进行探索尝试。2020年,杭州首次推出“外摆”政策,当时主要试点对象是面包店、咖啡店一类的轻餐饮。此次新政中对商业“外摆”的业态和区域限制均有所放宽:允许“外摆”的行业扩大为餐饮行业,允许“外摆”的区域扩大到52个智慧商圈、商业特色街、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以及若干个区级商圈等区域。

“湖滨街道允许‘外摆’的区域是湖滨商圈和湖滨步行街。其中,湖滨商圈的范围是延安路、湖滨路、庆春路、浣纱路、西湖大道,湖滨步行街的范围包括平海路(湖滨路至延安路)、东坡路(长生路至解放路)、湖滨路(庆春路至解放路)。”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城管科负责人连斌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有很多商户打电话来咨询是否符合商业‘外摆’的条件。新政出台以来,我们已陆续接到商业‘外摆’申请20家。”

对商户而言,设置“外摆”能够延伸服务、扩大销售半径,有利于培养新的消费文化,也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来说,相较于传统消费模式,商业“外摆”是别具吸引力的存在。“商业‘外摆’形式多样、极具人气,一些风格独特的‘外摆’甚至成了网红打卡地。”连斌说。

漫步在湖滨步行街,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咖啡店,且不少店铺都设置了商业“外摆”。当时尚又前卫的咖啡店门前放下桌椅撑起遮阳伞时,一片舒适又接地气的消费氛围就出现了,在春风恣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走过路过都会忍不住想坐下来。沿街不少品牌更是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天气好,即便是工作日,“外摆”区域依旧热闹。

湖滨步行街沿街商业“外摆”。湖滨街道供图

“商业‘外摆’既增加了经营空间,又可以招揽生意,何乐而不为?”湖滨步行街某咖啡店店员告诉人民网,作为店内经营区域的延伸,“外摆”区的生意一直不错,特别是周末,有时候都不够坐。“对于我们这样的咖啡馆来说,‘外摆’是很好的选择。天气好,店内的客人如果比较多反而会闷热,坐在外面则更舒适,用餐体验是一个重要的引流因素。”该店员说。

晚上7点多,走进湖滨银泰in77-B区,碧桃餐厅外20多平方米的“外摆”等候区座无虚席。暖色的户外灯光下,不少正在等位的顾客拿起手机拍照打卡。

“店铺是2019年开始营业的,外摆区域随后就审批了下来。”碧桃餐厅(杭州湖滨银泰in77-B区店)店长朱林美告诉人民网,湖滨商圈人流量大,店铺的位置也比较好,每天到了用餐高峰期,店内通常不够坐,这时,“外摆”区域就发挥作用了。

“室外布置得很有氛围感,很多顾客都是冲着拍照打卡来的,餐厅还因为这个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朱林美说。

碧桃餐厅门口的“外摆”等候区域。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我们做餐饮这一行,利用商业‘外摆’引流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现在新的政策有了明确规定,商户也有据可依。”朱林美算了算账,目前“外摆”区一共摆了5张桌子,可供至少20人等位休息。“周末顾客会更多,依靠‘外摆’区域的引流,平均单天可增加1.3万元的营业额。”朱林美表示。

商业“外摆”的“春天”

在湖滨步行街,沿着东坡路一路往北,行至长生路,右转走几步便能看到“qio qio”的“外摆”区域,店门口从西向东一字排开,一共10张矮桌,每张桌子配2把藤椅和1把遮阳伞,桌上放有鲜花和氛围灯。

“qio qio”店铺前的“外摆”区域。受访者供图

“qio qio”这家店铺的全称是“qioqio Café Brunch&Bistro”,从名字就能看出店铺的定位。“我们是一个主打‘早C晚A’的全日制餐厅,早上10点半开始营业,一直持续到晚上。”店铺主理人丁旭刚告诉人民网,店铺是从4月1日开始试营业的,目前一个月过去,生意还不错,日均客流量在100人左右。在被问起何时考虑做商业“外摆”时,丁旭刚笑着说,“赶上了好时候。”

3月,在得知杭州市城管局推出了商业“外摆”新举措后,丁旭刚仔细阅读了政策内容,还跑了一趟湖滨街道城管科。

“我们店门口很适合做商业‘外摆’,也有这个需求,所以想去确认一下店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丁旭刚说,“初步沟通后,没过两天就有湖滨街道城管科、湖滨街道综合执法中队以及湖滨步行街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店铺现场进行查看,告知我们设置‘外摆’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并给予相关指导。”

“qio qio”“外摆”区域的桌上放有鲜花和氛围灯。受访者供图

4月3日,丁旭刚向湖滨街道城管科提交了申请商业“外摆”的相关材料。4月11日,流程审批通过。丁旭刚告诉人民网,在此期间,湖滨街道城管科的工作人员一直与他保持联系并积极沟通对接。“整个过程非常顺畅,效率很高。”丁旭刚表示,新政策对于商家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不仅提升了市容品质,也将带来更多收益。

同样赶上了这场“及时雨”的还有位于湖滨步行街的“周四晚”新式茶饮。

“我们店是去年8月开始营业的,当时就有申请‘外摆’的想法。今年的新政出来后,我们赶紧出了效果图,向街道提交了申请材料。”“周四晚”负责人毛羽凡介绍,目前还在审批中,按照设计,店铺“外摆”区域大概有25平方米,“到时候会在外围做一圈花箱,这样‘外摆’区域的分界会更明显,顾客的舒适感和私密性也会更好。”

此外,人民网还注意到,此次新政在优化审批服务方面,较原规定作了大幅改进优化,在对场地、业态、时间进行放宽的同时,更加注重商业“外摆”的特色品质。

“上门为商家提供全方位指导、高效率服务和个性化管理,有效提振了消费信心。”连斌表示,按照相关规定,目前实施的是“一场一方案”,尽可能为商业主体提供精准精细指导服务,在商业特色街区打造个性化、特色化、品质化的商业“外摆”,既满足市民需求,又体现杭韵形象。同时,结合“外摆”商圈实际,不断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据湖滨街道城管科统计,自新政发布起截至4月17日,街道通过审批备案的商业“外摆”共计8家。其中,商户申报7家,运营主体申报覆盖商户1家。

是机遇也是考验

工作日下午4点左右,人民网在湖滨步行街的一处“外摆”区域观察到,除了正在喝咖啡的顾客,还有不少市民游客坐在这里聊天休息。眼下,如何让“外摆”区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秩序,成为不少商家面临的考验。

“人多翻台快,比较忙的时候我们会到外摆区服务,主要是做清洁和秩序维护。”湖滨步行街某咖啡店店员说,“绝大多数顾客在离开时会把空的咖啡杯和甜品包装纸带走,但仍有一些垃圾会留在桌上,甚至丢在地上,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有时步行街的保洁员也会帮着清扫地面垃圾。”

湖滨步行街沿街商业“外摆”。湖滨街道供图

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店门前的卫生由商家负责,但参考上述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由商场或市政进行统一保洁。那么,开放外摆后,保洁工作究竟由谁负责?

对此,新政中明确完善了商业“外摆”的配套服务,强调要加大区域道路、公厕等保洁力度,确保垃圾日产日清、人走场净。针对不少市民担忧的“外摆”政策升级后城市会不会变乱变脏的问题,连斌表示,目前,在保障城市环境洁净有序、加大“外摆”经营秩序保障力度的同时,还会加强动态监管,以及对“外摆”经营活动的规范性检查。

如今,形式新颖、灵活性强的商业“外摆”,让不少商家有了直面和亲近目标消费客群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增强相关商户和消费客群的互动。如何在营造整洁有序又充满活力的市容环境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接地气生活的要求,成为各地积极探索实践的热点问题。

不能“一禁了之”,更不能“一放了之”,如何有序放开,如何在鼓励商户多元化经营、提升消费客群体验感和减少对环境影响三者之间找寻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考验着管理智慧。

“开放外摆,不代表无序外摆。便民不扰民是底线。”连斌表示,城市的文明有序管理与市井业态的烟火气,不应对立,而应融合共生。在鼓励商户增设商业“外摆”、拓展户外经营的同时,也须严格执行管理规范,避免环境遭污染破坏,避免扰民的问题,避免对交通的破坏。

湖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召集区域发展办、综合信息指挥室公共管理办公室、街区发展服务中心,对商业“外摆”工作进行调研。湖滨街道供图

“我们鼓励商家在‘红线’内对‘外摆’区域进行自由设计,但也会提醒其注意店内外风格的统一,要符合‘一场’之内的整体协调规划。还有一些‘外摆’场景内会用到花箱和绿植来装饰,我们也会提醒其注意维护管理。”结合实地走访,连斌告诉人民网,一些在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经营规范方面存在风险隐患的商户会被挡在“门外”。此外,按照商业特色街区等的整体定位布局,注重红线内“允许开放区域”的高品质建设,深入研究打造“外摆空间”不同的消费场景。

眼下,讲究小而美的露营风商业“外摆”,逐渐成为店铺的流量加持神器。人民网发现,在一些西餐店、咖啡店门前,散落着几顶帐篷和桌椅,各种露营周边器材和咖啡器物吸引着不少年轻人。

“营造氛围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安全性。考虑到露营主题,一些商家会在户外设置卡式炉等明火装置,存在安全隐患,是不被允许的。另外,在帐篷的尺寸上也有要求,太高或者占地太大都不符合标准。”连斌说。

商场内的商业“外摆”区。湖滨街道供图

增设商业“外摆”,意味着商家经营范围的扩大、与消费者互动的增强,也意味着管理难度的提升。连斌表示,更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例如部分有外摆需求的商家属于街道辖区范围,但并不在新政划分的清单中,是否可尝试申请?再例如,一些商家没有“外摆”需求,其区域是否可分配给其他餐饮商家使用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付诸精细化的末端治理。

开设商业“外摆”为餐饮商家招揽人气开辟了重要途径,不过随之而来的,是对城市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温州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系副主任戚学祥看来,商业“外摆”本质上是放活地摊经济的具体举措,规范、适度的商业外摆,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商业氛围和商店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部分商品紧张的空间结构,因此,不仅杭州,全国多地都在探索。

“商业‘外摆’要有规划,要学会借鉴,而不是一拥而上、一哄而散。特别是商业发达的地区,要对标国内外做得好的案例,在旅游胜地、网红打卡地进行特色化摆放。”戚学祥表示,商业“外摆”是一种柔性管理,容易因管理者标准不一而导致商户相互比照,引发纠纷。同时,也容易造成“恶意”摆放,堵塞公共交通,造成公共隐患。因此,商业“外摆”切忌放任自流,还须加强规划、引导、宣传和治理等多方面的工作。

【往期报道】

聚焦旧改:不好办的难事这样“办好”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