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水流万里总思源

情深报桑梓 乡贤助乡兴

——写在第二届浦江乡贤大会召开之际

方彭依梦
2023年05月01日14:38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园。当寄托惦念的家书徐徐展开,当深情问候的乡音轻声入耳,故乡已在眼前。

4月30日至5月1日,一场展现乡音乡愁乡情、聚才聚心聚力的乡贤盛会——第二届浦江乡贤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召开。2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关心支持浦江发展的乡贤嘉宾应邀参加。

第二届浦江乡贤大会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召开。人民网 章勇涛摄

跨山越海的回家之路,是看遍世间繁华后的最美风景。浦江,留下了许多前辈大师的童年时光,也留下了无数贤才少年、青年时求索的成长足迹,传承着生生不息、世代长存的历史印记。

益阳桑梓地,腾飞正当时。当乡贤们带着故乡的嘱托与期盼在外打拼时,浦江亦是踔厉奋发,以突围之势勇毅前行。今日之浦江,格局高远、活力四射、动能澎湃。在浦江县委县政府擘画蓝图、各级各部门竭诚服务的基础上,浦江已然成为众多乡贤投资兴业的热土沃土,返乡创业有项目可投、有领域可进、有利润可赚。如今,在浦江大地上,产业项目建设再起新攻势,一缕“乡愁”正源源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凝聚浦商力量 引领产业发展

近日,走进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先进的自动模块组装线正在忙碌生产。从打胶、装像素、装PCB、焊接到成品,整个装配流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浦江三思光电是上海三思旗下LED照明研发制造基地,主营LED照明与LED显示屏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及相关技术咨询。”上海三思集团副董事长陈鸣介绍,目前,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已形成年产50万套陶瓷散热模块和180万盏LED球泡灯、50万盏路灯和隧道灯的产能规模。此外,公司还荣获了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制造认证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等诸多荣誉。

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受访者供图

说到上海三思集团,有一个人必须要提到,那就是陈鸣的父亲,上海三思集团董事长陈必寿。

“我父亲是地地道道的浦江人。”陈鸣告诉人民网,陈必寿16岁时离开浦江求学,后来便一直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在职期间,他曾任计算中心室主任、研究员,而且是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专家,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

1993年,50岁的陈必寿创办了上海三思集团,开启了创业之路。如今,上海三思集团已成为员工超2500人、生产基地规模超36万平方米的大型LED科技企业。LED显示、LED照明和系统集成享誉海内外。

尽管企业越做越大,但故乡情结在已经离家多年的陈必寿心中一直难以割舍。2008年,陈必寿领导的上海三思集团投资1.25亿元,在浦江投资创办了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2018年,一直心系家乡发展的陈必寿,将三思旗下的照明生产线全部转移到浦江。三思光电因此成为三思生产基地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

浦江三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LED产品。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回浦江,需要坐1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如今,便捷的交通已成为浦江发展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企业、人才来浦江落户发展。”陈鸣说,“浦江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各级政府对民营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以及乡贤的回归是非常支持的,执行力度也非常大。同时,浦江紧邻杭州、义乌,人才资源丰富。经过多年发展,证明了我们回归落户浦江是正确的决定。”

近年来,回归助力浦江产业转型升级的乡贤数不胜数。据了解,自2020年以来,浦江通过新乡贤直接投资或牵线搭桥引进项目96个,计划投资额327.7亿元,占浦江项目总投资额的64.5%。

2023年3月8日,浦江与欣旺达集团旗下子公司签约了3个新能源项目,其中总投资52亿元的盈旺新能源精密结构件项目签约落地浦江,实现了浦江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的“零突破”,开启了浦江培育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群的新篇章。而欣旺达项目的顺利落地,离不开乡贤欣旺达总裁助理叶智林的牵线搭桥。

在乡贤的助力下,浦江的发展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产业体系正从水晶、绗缝、挂锁这三大传统产业主导向5G信息、光电光伏、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引领转型,“两圈交汇枢纽点”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乡贤大会上还进行了投资环境推介及重大项目签约,硕果累累——共签约项目6个,另还有一个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720万枚6英寸抛光片项目在金华市发展大会上已签约成功,合计总投资达65.6亿元。

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人民网 章勇涛摄

笔墨点彩故乡情 万年上山稻花香

“浦江是我的家乡,虽然身在异地,但我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4月30日,浦江县仙华国际会议中心大厅热闹非凡,来自五湖四海的乡贤,陆续前来报到。在本届乡贤大会的报到环节,每位乡贤都收到了一个刻有自己名字的印章。报到现场,在一幅“浦贤绘浦,谱写新篇”的书画作品上,乡贤们签名并盖上自己的印章。

人民网了解到,这幅书画作品是由乡贤马锋辉创作的,书写的正是本届乡贤大会的主题。

马锋辉创作的书画作品上是乡贤们的签名和印章。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现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任职工作的浦江籍画家马锋辉出生于浦江县中余乡佛堂店村,自幼便喜欢拿笔涂画自己的所见所想。

作为中国书画之乡,秀美浦江,水土丰厚,文脉悠悠,孕育出了众多文学之士,尤以画家为盛。近百年来,浦江集中涌现了像张书旂、吴茀之、方增先、吴山明等著名画家。这座位于浙中的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城,也给予了马锋辉无限的创作灵感。

1985年,马锋辉考取了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88年毕业时,他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开始了浦江县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他带领学生四处写生,潜心教学,培养了许多美术人才。

在主持浦江县文化局工作期间,马锋辉积极弘扬浦江书画文化,策划组织实施了前三届“浦江·中国书画节”,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着力打造“中国书画之乡”。“在浦江有很多让我忘不了的工作经历,这份乡情是隔不断、忘不掉的。我也一直想着为浦江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出点力。”马锋辉说。

马锋辉在进行书画创作。受访者供图

早在浙江美术馆工作期间,马锋辉就萌生了在家乡浦江创建一个美术主题图书馆的想法,如今,浦江美术图书馆正在从设想走向现实。在马锋辉的办公室,堆满了他为家乡筹建美术图书馆收集的图书画册。今后,这些图书都将会源源不断地被送往浦江。

与马锋辉一样,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金华市工艺美术总厂总经理郑齐天也是从小受“书画之乡”浦江的熏陶,走上了工艺美术这条路。

念念不忘是乡情。作为土生土长的郑宅人,郑齐天对故乡的感情很深厚。“浦江的‘三编一绣’都是跟书画有关系,浦江的工艺美术是最全面的。我担任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六年,对浦江的工艺美术是非常关心的。”郑齐天表示,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浦江工艺美术做活。“这是书画艺术的衍生品,在这方面,我们‘书画之乡’浦江完全可以做得更好。”郑齐天说。

金华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郑齐天。视频截图

除了享有“文化之邦”“书画之乡”“诗词之乡”等美誉外,浦江还有距今万年的稻作文明“上山文化”。说起“上山文化”,在浦江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蒋乐平。此次,他作为在浦工作生活的非浦江籍高层次人才也应邀参加了乡贤大会。

蒋乐平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上山考古第一人”。此前一直从事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他,在2000年来到了浦江。自他来后,中国的稻作文化史,也跟着他一起,从7000年河姆渡上溯到了“万年上山”。

人民网了解到,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截至目前,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4个市11个县(市、区)先后发现“上山文化”遗址21处,这些遗址以钱塘江流域的金衢盆地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万年遗址群。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上山考古第一人”蒋乐平。人民网 陈陆洵摄

2007年,浦江县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决定授予蒋乐平“浦江县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蒋乐平在“上山遗址”发掘、保护、研究和“上山文化”命名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此后他还先后担任第七届、第十届浦江县政协委员和第八届特邀委员。

2020年11月,“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认定:“上山文化”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文化遗存,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彩陶。2022年,浙江省政府成立了“上山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上山文化”遗址群踏上了“申遗”之路。

蒋乐平在“上山遗址”考古现场(右二)。受访者供图

“遗产的核心还是一万年前遗留下来的考古证据,因此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考古发掘工作。”4月30日,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蒋乐平告诉人民网,在浦江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未来,“上山遗址”的考古工作、文物保护工作和遗产发掘工作都会迈上新的台阶。

乡贤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我们都是从浦江走出来的,离乡再远,离乡再久,心中牵系的还是这片土地!”因乡贤大会的举办,数年不见的老乡们得以聚在一起,话话家常。每次谈到家乡,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老家的河,老家的路,老家的大街小巷,老家的名胜古迹,老家的商铺酒肆,老家的名菜名点,老家的人,老家的事……乡情溢于言表,温暖无比。

见到乡贤赵羽圣时,他和老乡们聊得正起劲。好不容易见到这么多老乡,心暖,气氛更热。“浦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我本人非常喜欢书画。平日身在异乡,让我心心念念的还有家乡的小吃。”赵羽圣笑着说,“像是麦饼和杨梅馃,每次回来都要第一时间去尝鲜!”

赵羽圣是上海亥博胶粘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大学毕业后从事的是光伏产业。近年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浦江开始聚力发展光伏光电等新兴产业,这与赵羽圣从事的领域不谋而合。于是,从浦江走出去的赵羽圣又带着项目回到了故土。

2021年,上海亥博胶粘材料有限公司进驻浦江经济开发区,投资年产2.5万吨光伏组件用硅胶及3600平方米胶带项目,目前已建成第一条生产线,并于2022年底投产。2023年,赵羽圣将追加投资,建成第二个工厂。

上海亥博胶粘材料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羽圣。人民网 方彭依梦摄

为何选择把光伏事业带回故乡?在赵羽圣看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浦江地处杭州都市圈、金义都市圈的‘双圈’交汇点,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同时,浦江邻近义乌千亿光伏产业圈,为我们的客户群体带来便利。”赵羽圣说,“从制造业的物流端来说,我们上下游的原材料采集基本分布在山区,比如衢州。原材料通过物流运送至浦江,经过再加工,最终通过义乌方便快捷的国际货运发往全球各地,这样一条线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成本优势。”

此外,浦江当地政府的诚心、决心与贴心也打动了他。“目前,浦江的招商引资政策实实在在惠及企业。从项目的签约、落地,到建成投产,每一个环节政府都为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店小二’一站式服务,非常感动。”多次回乡考察后,赵羽圣发现,家乡有着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发展前景,最终决定把项目落在浦江。

位于浦江县的浙江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受访者供图

引入和加码光伏产业,是浦江工业的模式创新和产业导入。在赵羽圣的牵线搭桥下,2022年,光伏聚合物国际大会在浦江召开。浦江对光伏产业的布局引起鹿山新材等胶膜行业领导者的关注。同年,总投资20亿元的祥邦永晟新能源一期项目落地浦江,浦江新兴产业首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月是故乡明。乡贤人才与乡村故里之间,最直接且无法割舍的纽带就是乡情乡愁。乡贤返乡创业,更是推动浦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那么,如何鼓励乡贤回归?不仅要打好“乡请牌”,还要打好“发展牌”,做到引贤有为、聚贤有道、用贤有效。

近年来,浦江县纵深推进“乡贤无忧”工作,持续关注在外乡贤在浦亲属的生活状况及身体情况,提供优质便利服务,帮助乡贤解决健康养护、危房修缮改造等问题,成立以各乡镇(街道)统战干事为成员的乡贤服务小队,设置服务专员、开通热线电话。同时,浦江县联合农商银行开展 “科创贷”“乡贤贷”的发放和服务,开通“乡贤码”,形成住宿、旅游、就医、融资等一揽子服务体系。

此外,为打造特色人才发展生态,浦江还在未来新乡贤培育机制上持续发力。

人民网了解到,针对浦江籍在读高校(军校)学生,浦江籍参军入伍人员、在部队立功受奖人员等,浦江专门制定了《浦江县新乡贤培育“青禾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包含1.2万人的育贤数据库,实行一人一档、分区分流管理。着眼“当下”和“长远”,浦江出台联络联系、关心关爱、帮扶鼓励、典型宣传常态化制度,让更多浦江在外学子和有为青年愿回来、留得住。

目前,浦江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了“乡贤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及奖励优秀学子。乡贤暑期实践、专场招聘会以及夜游经济、电商经济等新兴产业纷纷为乡贤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建立培育直播基地。

浦贤绘浦,谱写新篇。如今,浦江大地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乡贤“引力场”效应不断凸显,智力引擎动能澎湃,产业创新如火如荼。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大家身上的‘浦江印记’始终代代相传、从未消逝。乡愁记忆不尽相同,但底色都是对家乡的热爱,千千万万的乡情乡愁汇聚起来,就是浦江发展的磅礴力量。”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表示,希望广大乡贤能一以贯之当好家乡的“形象大使”,多为浦江宣传推介、多为家乡鼓与呼,帮助汇聚更大“朋友圈”、画好更大“同心圆”。

(责编:方彭依梦、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