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乡土特色 推动凝心聚力
湖州安吉天子湖镇:博物原乡建设让乡村气质更和美

刚刚结束的暑假,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镇高禹村文化礼堂内的移民博物馆里,总能听到不同方言的童音。据了解,该村邀请20多名大学生,在博物馆内开展了“春泥计划”教学活动。200余名当地村民及新居民子女在此学习硬笔书法、国画、古典舞等课程。
移民博物馆通过家谱、民族服装、移民生活缩景、移民生活生产工具等展品以及利用听、说、读、看相结合的展陈方式,让参观者实地感受乡音魅力和浓厚的移民文化。“我们村是人口大村,也是移民大村,村民姓氏有170多个。”高禹村党委书记柯红标介绍,移民博物馆不仅展示了高禹乡土风貌和人文景观,同时也为该村发展和治理凝心聚力。
据悉,天子湖镇居民以皖、豫、“两湖”移民为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近年来,天子湖镇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推进艺术乡建,打造博物原乡品牌,建设了书画、农耕、移民等9处乡村博物馆,实现历史文脉延续、乡土文化深耕、地域美学转化,让乡村气质更和美。
天子湖镇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需要艺术乡建进行重新挖掘和整理。安吉岳家军抗金文化陈列馆位于里沟村文化礼堂,通过富有历史感的展陈,生动展现了岳家军抗金文化以及那段烽火岁月。苑村陶艺历史悠久,为了传承发扬陶艺文化,古苑村文化礼堂建设了陶艺馆,成为该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处新场景。
“让艺术融入乡村发展,不能只靠艺术家,需要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天子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镇建设有竹木家具展示馆,馆内搜罗了世界各地各类竹木家具1万余件,并专注于茶竹空间的呈现,为企业带来了展览流量,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艺术”是手段,“乡建”是途径,共富是“指向”。迂迢村文化底蕴深厚,海派大家吴昌硕曾在村里生活。受昌硕文化影响,全村书画爱好者达1000余人,形成“白天拿锄头、晚上舞笔头”的浓厚氛围。近年来,迂迢村文化礼堂的书画展示馆建设持续推进,整合设计创造、展示装裱、会议接待等功能,服务村民艺术创造和青少年实践教育。值得一提的是,迂迢村以书画产业为支撑,打通线上线下书画市场,并利用村里的闲置资源,孕育了制扇、布鞋、茶艺等众多非遗工艺,发展民宿、餐饮、手工作坊等业态20余家,年营业额超2000万元,有效促进了文旅融合。
“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天子湖镇党委委员夏筱丹表示,接下来,该镇将继续完善博物原乡地图,用活乡村艺术阵地,让艺术乡建充分激活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林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