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亚运故事(87)
俞友金:小小贝雕邮票 方寸之间展示亚运风采

视频拍摄:陈陆洵、嘉善县传媒中心
“为了做今年杭州亚运会的贝雕邮票,我从2022年刚开年就着手设计、制作,到现在已经设计出4套亚运会相关的贝雕邮票。”俞友金说。
俞友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贝雕传承人,也是贝雕邮票的创始人。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嘉善西塘人,俞友金对于贝壳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俞友金正在雕刻。人民网 陈陆洵摄
2000年,他开始尝试贝雕设计,并将设计好的贝雕图案拿到加工厂生产,销路特别好,不少厂家纷纷仿制。2005年,为了完成自己的“贝雕梦”,他从任教了30年的学校申请离岗退养,潜心钻研贝雕技艺,逐渐成为贝雕艺术领域的“顶流”。
“我做贝雕邮票的贝壳都是淡水贝,这是我们江南水乡特有的贝壳。”俞友金表示,贝雕用的贝壳,分为海水贝和淡水贝,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江南水乡”的风采,他特意选用了淡水贝来雕刻。
选料、刻制、打磨、抛光……俞友金现场向人民网浙江频道展示了如何制作一枚贝雕邮票。
俞友金为杭州亚运会设计的纪念邮票。嘉善县传媒中心供图
“贝壳是天然材质,任何一步失误,就会‘前功尽弃’。”俞友金说。小小的贝雕邮票,放在手心尽显水韵江南。要在长5厘米、宽3厘米、厚仅3毫米的贝壳片上刻画出杭州西湖、亚运会吉祥物、会徽等图案,实属不易。
2010年到2023年,俞友金与亚运会的故事已经书写了13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俞友金受邀制作了两枚贝雕邮票。而今,他制作的贝雕邮票又成为了杭州亚运会特许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俞友金接受人民网浙江频道采访。人民网 陈陆洵摄
“今年的亚运会是在我们‘家门口’举办的盛会,我希望能够借助杭州亚运会这个机会,把我们水乡的韵味,传递到世界各地。”俞友金说。
往期回顾:
我的亚运故事(82)|吴兰:全方位防护 打造亚运会马属动物“无疫区”
我的亚运故事(80)|徐延飞:从散打冠军到特警“枪王” 换个身份护航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79)|宋海燕:亚运航班机长遨游万米高空 接送四海旅客
我的亚运故事(76)|邬家宁:错峰建设,保障杭州亚运会顺利召开
我的亚运故事(75)|宋懋璗:从亚残冠军到亚运志愿者 热爱未曾离开
我的亚运故事(73)|殷超:日行2万步 保障亚运畅通无“堵”
我的亚运故事(70)|宣学君:亚运会史上首套动态体育图标这样“出炉”
我的亚运故事(68)|周颖:全民健身氛围浓 在运动中迎接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66)|应海松 林飞飞:“帆船夫妻”携手助推象山成为“帆船之城”
我的亚运故事(60)|伍佳惠:从专业运动员到亚运会裁判 秉持初心不断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59)|曹向荣:助残无碍 我的青春不止49.3℃
我的亚运故事(58)|郭锦涌:用“诗情之笔”为杭州亚运会“上色”
我的亚运故事(55)|高尔伟:保障亚运污水排放的地下管网“体检师”
我的亚运故事㊺|袁明坤:构筑“无死角”网络安防 为亚运铸起“数字盾牌”
我的亚运故事㊵|娄雨风:巧用“数字化” 为亚运保障工作提质增效
我的亚运故事㉜|陈佳莹:从G20到亚运会 西湖女子巡逻队逐光前行
我的亚运故事㉔|罗欣:从“运动员”到“教练” 为孩子种下“亚运种子”
我的亚运故事⑰|郑红梅:“数字化”+“机械化” “红旗班”高效保障亚运
我的亚运故事⑦|周震:“的哥”英语小课堂为好客杭州“打call”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