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浙江桐乡:“三治融合”灌溉基层治理“幸福花”

康梦琦
2023年09月13日13:2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我们村从2013年‘三治融合’开展以来,我感受最深的是村里问题解决得更快了,老百姓态度也越来越好了。”嘉兴桐乡市开发区越丰村道德评议团成员沈菊芬介绍,由老党员、村民组长等成员组成的道德评议团,对村里出现“法律管不到、村民很反感”的事情及时解决,“现在村里环境更美观,邻里也更和谐了。”

2023年是桐乡开展自治、法制、德治“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10周年。这10年,桐乡致力推动“三治融合”持续创新,形成了基层治理新格局,并成为全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品牌。

积分管理 村民积极性提高

天刚亮,桐乡市河山镇堰头村三治积分巡查员蔡光秋便开始在村内进行环境巡查。“我的主要工作是对村内居民的垃圾分类与环境保护进行评估,如果不合格,我会当面将问题提出,并记录在积分档案中作出相应处罚。”蔡光秋介绍。

桐乡市堰头村积分兑换室。人民网 刘欣蔚摄

堰头村依托三治积分管理首创地优势,深化德治工作,将参与志愿服务、践行村规民约、参加阅读学习等德治内容作为积分管理的重要方面,并落实专门人员每月对全村677户农户进行检查。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村内设立积分兑换室,村民凭积分可兑换日用品、面券等实物,积分还作为年度评选评优的重要依据,目前兑换物品价值已达20万元。

据了解,桐乡市为促进居民团结向上,推行网格捆绑式考核,建立户、网格、红黑榜“三榜”线上线下公开曝光机制。如河山镇开发的“河山三治”微信小程序,村民可使用微信扫码登入,线上查询本户的积分情况和组内排名,让村民更加方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目前,红黑榜已在全市211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

板凳法庭 矛盾化解于萌芽

桐乡市屠甸镇荣星村一直保留着一个习俗,遇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村里便会摆出一张八仙桌、四条长板凳,请有威望的老人朝南而坐,矛盾双方面对面,大家有事说事、有理说理,直到矛盾纠纷烟消云散。

“板凳法庭”调节现场。桐乡市屠甸镇供图

直到现在,荣星村还沿袭了这样的模式。谁家婆媳不和、兄弟吵架、邻里闹矛盾,就搬几条板凳,请个“老娘舅”,坐下来商量着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在荣星村形成了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观念——不轻易打官司,有事就坐在板凳上评一评、判一判,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板凳法庭”。

“板凳法庭”不仅出现在村中院落,还出现在工厂车间。2018年,荣星村将板凳法庭的理念传播到桐乡市一家拥有500多名职工的企业中,该公司运用“板凳法庭”的理念创设了“车间圆桌会议”。每天清晨,车间全体人员围坐一起,生产中的问题、生活上的困难都可以摆到桌面上,做到了大事小事不出企业。在2023年浙江省工会改革会议上,这样的模式受到了表扬。

随着化解矛盾的范围增大,处理问题的能力也要随之增强。针对交通事故、较大型经济纠纷等需要专业法律支撑的调解,屠甸镇邀请驻镇法官工作室提供上门服务,在矛盾纠纷的发生地组建临时“板凳法庭”,从源头化解矛盾。目前,屠甸镇已成功打造7×24小时全时段矛盾化解团队,并由司法所专门开设培训班,长期结对指导,巩固、强化队伍调解水平。

居民自治 邻里关系更融洽

“在以前,7楼掉了一件衣服到2楼,明明下楼敲门就可以拿到,7楼业主却选择找物业帮忙去和2楼业主沟通,类似的事情还经常发生。”桐乡市梧桐街道莲花社区居民代表王若灿介绍,位于莲花社区的星湖湾小区共有住户1496户,居民来自全国18个省份,还有来自回族、苗族、白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邻里关系很陌生。

桐乡市梧桐街道莲花社区服务中心。人民网 刘欣蔚摄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社区引导和组织下,2020年星湖湾小区成立了“小区议事会”,成员由物业代表、社区网格长、业委会代表和小区业主代表组成,除了定期开展议事活动外,遇到特殊情况时进行“一事一议”,积极处理问题。

“如何让议事会更直接高效地帮助居民?我们为此开通了线上管家微信平台,能在线上解决的,线上议事解决,解决不了就线下召开议事会。”王若灿介绍,截至目前,议事会已经办结民生事件51起,前不久还对游泳池使用、电梯钢丝绳老化等情况进行议事协商。

议事会的多次座谈、协商促进了社区邻里互动,不论是小区环境还是居民生活氛围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更提升了居民自治共治的能力。

据悉,接下来,桐乡市将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活向生活美、心灵美、人文美拓展,让“三治融合”在城乡和社区不断焕发新的创造力。

(责编:叶宾得、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