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亚细亚 携手向未来
——写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闭幕之际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10月8日晚,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
在16天的时间里,45个亚奥理事会成员、超过1.2万名运动员齐聚“浙”里,生动诠释了体育的魅力。
在“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下,杭州亚运会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明间的交流互鉴、竞技体育的盎然魅力充分展现,为全世界奉上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
山水再相逢,后会亦有期。精彩非凡的杭州亚运会,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绿色、科技、文化的新活力。以杭州亚运会为新起点,中国与世界携手,拥抱梦想,一起向未来。
绿色亚运 让生活更美好
“绿水青山”中,“数字烟花”在“大莲花”上空璀璨绽放,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这一幕,成为全场的“高光时刻”。
璀璨的烟花往往是重大体育赛事开闭幕式的一大看点。但只要燃放烟花,就会产生烟尘、粉尘,对环境造成污染。
“取消烟花燃放,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表示,区别于以往实体烟花的表演模式,此次通过三维动画、AR技术等数字科技,从仰视、俯视、侧视等角度,全景式展现了烟花绽放在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的绚烂场景,用“数字烟花”为观众演绎了一场视觉盛宴,灿烂效果不亚于实体烟花的同时,还实现了零碳排放,提升了亚运会的“含绿量”。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主火炬点火仪式。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一个小火苗,一个发光点。钱塘江上,超1亿名“数字火炬手”的“小火苗”汇聚,在运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数字人”。“他”手持亚运火炬,踏着钱塘潮涌,奔向“大莲花”上空,打破时空壁垒,跃入185米立体网幕,和现场第六棒火炬手相汇,共同完成了点火仪式。
除“数字烟花”外,“数实融合”的主火炬点火方式,也成为开幕式上另一亮点。这是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也是全世界首创。
据了解,亚运火炬“薪火”,其握把采用可回收生物质材料,环保轻盈;以生物质燃气作为燃料,清洁安全可靠。同时,主火炬塔燃料还首次使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实现了循环内的零排放,助力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这次我们打破了以往的观演模式,秉承绿色办赛理念,全程无碳,主火炬也采用绿色燃料。”沙晓岚说。
在这场以“潮起亚细亚”为主题的开幕式之中,青绿色的主基调,让绿色环保理念尽显。科技与艺术的巧妙融合,让“两山”理念发源地浙江书写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生动展现。
杭州亚运会首次实现全部场馆绿电供应。图为“大小莲花”场馆。人民网 章勇涛摄
为打造亚运史上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已融入筹办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优先使用既有场馆,56个竞赛场馆中新建场馆仅12个,减少建筑碳排放;通过绿电交易,有效保障亚运场馆常规电力使用绿电,减少能源碳排放;优先使用新能源车、新能源机械等方式,减少场馆运营期碳排放;优先采用视频会议和远程口译,减少参会人员的交通碳排放……在场馆建设、场馆运行、观众出行、大型活动等十多个领域中,杭州亚组委严格实施绿色行动,努力“减碳”。
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及临安文体会展中心应用导光管无电照明系统作为日常照明,每年照明节能可达30%;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屋顶的雨水收集系统,用作场馆中庭、水系及喷泉、灌溉,每月可节省35%的水,平均每天节水约1000吨;拱墅运河体育公园比赛场馆座椅中有1800多个是活动座椅,采用电动机械伸缩,便于调节内场空间,为场馆利用提供更多选择;黄龙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中,整合开放了篮球、网球、游泳等13个全民健身项目,每天可容纳6000余人次……
绿色低碳可持续,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趋势,更是本届亚运会的一大亮点。
“绿色亚运,就是充分体现杭州生态环境优美、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理念注入赛事筹办组织全过程,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亚运会。”杭州亚组委环境保障部综合处处长余中平表示,将“绿色”作为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既反映了浙江和杭州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又契合了国际奥委会和亚奥理事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还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更高需要。
杭州亚运让办赛更智能
9月27日,杭州亚运会单日金牌数再创新高。在裁判员确认成绩之后,仅仅5秒钟,成绩就实现了赛事信息多端同步发布。
亚运赛场上的计分牌。杭州亚组委供图
“通过赛事核心系统的‘上云’,让赛事管理更加清晰,赛事信息发布更加及时。”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指挥长胥伟华说。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用数字化赋能赛事筹备,提高赛时管理水平,已成“标配”。
实现真实场馆1∶1孪生成虚拟场馆,指挥调度时点击直达“现场”……走进杭州奥体中心运营大厅,大屏上大到亚运六城概况,小到一场场赛事,亚运整体情况尽收眼底。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如一个“智慧大脑”,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分析,实时呈现赛事进程、交通物流、电力运行、食宿保障、卫生医疗等多种信息,实现多维度调度、高效率指挥,保障亚运会顺利举办。
亚运会羽毛球女子团体决赛现场。人民网 章勇涛摄
杭州滨江体育馆是本届亚运会羽毛球项目比赛场馆,10月1日,在羽毛球女子团体决赛现场,球馆内20台4K高清摄像机和1台VR相机随时捕捉运动员不同角度的动作,定格并360度回放每个精彩瞬间;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作为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举办场地,全面部署了5G—A网络,可满足现场8万多名观众及工作人员同时上网的需求;温州体育中心体育场草坪下方装有的18个传感器,可对草坪根部温度、湿度等数据采集分析,实现草坪科学养护;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场馆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56个亚运竞赛场馆的科技之光竞相闪耀。
智能还体现在办赛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本届亚运会上,首次推出的电子身份注册卡发挥了“一卡通”的功能,可高效解决外籍参赛人员因实体身份注册卡未寄达、未携带、遗失或人证信息不符影响入境通关的问题;在亚运村,“舞蹈演员”机器人可为“村民”进行舞蹈表演;在羽毛球场馆,机器人又化身“快递员”,可帮羽毛球运动员寄送物品;数字观赛服务平台“智能亚运一站通”为观众提供购票、出行、观赛、住宿、用餐等多项贴心服务……
在杭州滨江,市民正在和AI“许昕”进行乒乓球PK赛。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借助亚运会,“智能”绵延至赛场之外,浸润于城市运营与百姓生活。湖州推出自动驾驶公交,可智能完成自动起步、提速、转弯、变道等驾驶操作;绍兴的智慧路灯杆以5G微型基站为入口,智慧照明、视频监控、IP广播等为配套,呈现了城市科技新发展;在钱塘江边,长椅“升级”了无线充电功能,人们坐在江边吹风赏景时,手机就能“满血复活”;在杭州武林商圈,既会“说话”还会“转头”的指引路牌,为游客提供更准确、便捷的导航服务……
透过杭州亚运会,可见“人间天堂”之美,亦可见“智慧城市”之新。
节俭办亚运 简约不简单
9月29日,历时多天的杭州亚运会游泳比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结束全部项目争夺。中国游泳队最终收获28金21银9铜共58枚奖牌的成绩,位列游泳项目金牌榜首位,金牌数创亚运历史最佳。
比赛之余,值得关注的是游泳馆那一汪清得发亮的池水。凭借24小时水循环系统,馆内池水可以在长期不换的情况下保持干净清澈。单此一项,一年下来就可以实现节水18万吨,相当于4000余名杭州人一年的用水量。
亚运会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上,中国选手陶冠男正在奋力拼搏。人民网 陈陆洵摄
“从国内外大型赛事来看,节俭办赛已成为一种趋势、一种共识、一种行动。”杭州亚组委、亚残组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表示,杭州亚运会的办赛要求中,“简约”是摆在首位的。
比赛场馆是赛事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办赛理念的重要板块。按照“能改不建”的原则,杭州亚运会56个竞赛场馆,除12个新建场馆外,其余均为改建或临建场馆,31个训练场馆也全部是改造场馆。
不仅如此,杭州亚运会场馆赛事使用器材也普遍遵循“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
杭州亚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现场。杭州亚组委供图
在杭州淳安赛区的场地自行车馆,馆内椭圆形环绕场地采用周长为250米、宽8米的斜坡式木赛道,面层由374片赤松拼接而成。“这些木板全都是租的,省了不少建设成本呢。”淳安界首体育中心场馆群运行团队无障碍设施主管谷元浩笑着说,场馆建设主要遵循“能租不买、能借不租”的原则,仅赛道这一项就节省资金约900万元。
即便是小小的洗漱包、普通的晾衣架,也透露出杭州亚运会的节俭智慧。记者在媒体村住宿房间发现,洗漱包采用具有防水功能的环保面料,衣橱里的衣架由麦秸秆制成。“这样的细节,是为了鼓励大家充分循环利用各项生活物品。”工作人员表示,绿色节俭的理念已融入亚运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在杭州亚运村,运动员正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注册“低碳账户”。杭州亚组委供图
亚运会期间,主办方更是力促节俭深入人心。运动员入住的房间里张贴着醒目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即可进入“云上亚运村”,系统首页设有“低碳账户”,上面显示着个人现有低碳积分和碳减排量等信息。运动员在这里的每一次低碳行为,比如光盘行动、购物不要塑料袋等,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用以换取礼品。
简约不简单,节俭更出彩,新理念已经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之中。
树文明新风 铸精彩亚运
9月26日上午,杭州亚运会马术比赛在桐庐马术中心拉开序幕。首场比赛“盛装舞步”被称为人与马共同演绎的“马术芭蕾”。比赛过程中,为了防止赛马受到惊扰,几乎没人在场内走动,观众在心中为参赛选手默默加油;当比赛结束观众退场时,大家又自觉将垃圾带出场外,并分类投放到垃圾桶中……文明观赛已成为杭州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竞赛运行服务、观众服务、媒体运行服务、后勤保障服务等多个业务领域,3.76万名赛会志愿者“小青荷”为远道而来的人们提供了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田径赛场上,亚运会志愿者正在摆放跨栏栏架。杭州亚组委供图
亚运会排球比赛期间,“快擦手”走红网络。比赛期间,只见这些志愿者手持毛巾,随时准备着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上赛场、擦干地板上滴落的汗水,保证运动员不会滑倒,他们的付出得到了运动员、网友的点赞。入住亚运媒体村,“小青荷”志愿者无处不在,从接站引导到入住房间再到餐饮、交通等诸多事项,只要你想问,都能在他们那里得到答案。
148万余名亚运城市志愿者在街头巷尾发光发热,他们都是普通的杭州市民。这些志愿者都心怀“亚运梦”,他们记录亚运、参与亚运、奉献亚运,共同塑造了浓厚的文明新风尚。
中秋之夜,在亚运村内,各国运动员正在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杭州亚组委供图
本届亚运会比赛期间,恰逢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赛场外处处体现出节日气息。在亚运村,一盏5米宽、3米高的巨型玉兔花灯引得众人拍照留念。在运动员村的乐活市集,运动员们体验了踢毽子、玩蹴鞠、做花灯、编花篮等中国传统项目。在主媒体中心,非遗体验、互动游戏、志愿者游园会等活动火热展开。
杭州亚运会主新闻发言人许德清表示,杭州亚运会在筹办、举办过程中,始终大力弘扬亚运美学文化,彰显文化自信,推动多元文化交流互鉴。
亚运会火种采集仪式上,一曲《良渚之光》惊艳了世界;开幕式上《钱塘潮涌》篇章中,大潮劲涌、舞者飞旋,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弄潮儿向涛头立”的精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的文化艺术长廊,常引记者驻足欣赏;杭州亚运会博物馆里,3间展厅向往来游客讲述着亚运的历史……文化之美,贯穿于赛会的时时处处。
亚运会举办期间,近百位亚奥理事会代表“打卡”杭州德寿宫,了解宋韵文化。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当杭州亚运会遇到“中秋”“国庆”双节长假,杭州亚运会以“看亚运·游杭州”为主线,推出了100条亚运旅游线路,包括15条旅游精品线路、5条亚残运会线路、3条水上线路,涵盖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七大人类非遗,包括一些知名景区,还有古镇名村、生活艺术、时尚经典等丰富类别。赛事举办期间,杭州50个亚运人文体验点、100多家文化馆联动推出的5300余场“亚运”主题群众文化活动,更是让人文之美与中外宾朋美妙“邂逅”。
穿越岁月长河,走过72年的亚运会正以浙江杭州为新起点,向着美好明天进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