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梧桐说|十年之约!“小梧桐”在浙江乌镇闪耀青春之光

江南水乡的黑瓦白墙、遍布景区的深蓝色宣传牌、热情阳光的志愿者“小梧桐”……
“我在窗口写青春,争做最美‘小梧桐’!”807名青年志愿者齐声喊出这光荣誓言,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绽放出耀眼的青春之光。
“小梧桐”们合影留念。人民网 秦铭泽摄
张予墨是浙江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也是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出征仪式的呼号代表之一。“虽然口号不是很长,但我作为呼号代表,在前期也是做足了准备,希望自己能以最好的状态为‘小梧桐’们做好榜样。”张予墨说。
张予墨在新闻中心进行志愿服务。人民网 秦铭泽摄
“小梧桐”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者的昵称。自2014年第一届大会举办至今,来自浙江全省高校的8934位“小梧桐”始终秉持志愿服务精神,累计服务保障了全球1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嘉宾,向世界充分展示了乌镇印记、浙江形象、大国风采。
同样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方姜翊是浙江桐乡本地人,这次她在家门口参与志愿服务,感觉非常自豪。见到方姜翊的时候,她刚刚结束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的礼仪志愿服务工作。“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是2014年召开的,我第一次听到互联网大会还是小学的时候,当时,我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想要去参加这场盛会的种子。”方姜翊说。
今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举办的第十年,方姜翊也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一起成长。“今年十年之约我来到了乌镇,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小梧桐’,心里特别自豪。我会用我最热情的心态、最专业的姿态,来完成好属于我和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十年之约。”方姜翊说。
据介绍,本届“小梧桐”中“00后”是主力军,共有791人,占总人数的98.02%,最年轻的出生于2006年。别看都很年轻,可都是志愿服务的“老人”,最长的志愿服务时长超过668个小时。另外,还有68名“小梧桐”是服务过杭州亚运会和杭州亚残运会的“小青荷”,26人参加过往届乌镇峰会。在为期3天的峰会期间,“小梧桐”们为与会嘉宾提供了接待、翻译、引导等服务,确保峰会顺利进行。同时,她们还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风采和活力。
方姜翊进行志愿服务。人民网 秦铭泽摄
除了张予墨和方姜翊,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的采火使者王楠和曲木伍佳,也是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者。从采火使者到志愿者,她们也在成长着。
“有了第一次采火的经历,又来到世界互联网大会,相对来说成熟了些。我们可以把采火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用到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王楠说。
和王楠不同,曲木伍佳来到世界互联网大会担任新闻中心志愿者,她最大的感受就是从幕前志愿者转换成幕后志愿者,但无论幕前还是幕后都要以最好状态服务大会。
虽然会期只有3天,但“小梧桐”们的前期准备工作早已开始。从熟记乌镇各条重要道路及嘉宾下榻酒店,到熟记会议日程及后勤保障工作,她们都要烂熟于心。“彩排的时候我觉得十拿九稳了,但当开幕式当天站到那的时候,看到满满当当的人,心里还是会特别紧张。”王楠说。
作为第一次参与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志愿服务的“萌新”,不少“小梧桐”以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服务、严谨的作风,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也展现了作为文化使者的热情自信,讲好乌镇故事、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作为第二次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老梧桐”,许雅婷觉得自己最大的转变就是从第一年的懵懂好奇到今年的责任在肩,她也为第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学弟学妹培训,帮助她们更好地完成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服务。
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携手走过十年,“小梧桐”已经不仅仅是青年志愿者的代号了,而是存在于每一位志愿者心中的一份厚重的责任。她们时刻准备着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向世界展示更好的乌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