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浙里办”上线十周年:让群众没有难办的事

2024年06月25日10:45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杭州6月25日电 (方彭依梦)今日,“浙里办”迎来十周岁。十年来,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再到数字化改革和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浙江全面打造了具有辨识度、影响力的改革标志性成果。

时钟拨回到十年前,2014年,浙江率先推进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主要抓手的简政放权改革。其中“一张网”指的就是浙江政务服务网,即“浙里办”的前身。

6月25日,“浙里办”迎来十周岁。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6月25日,“浙里办”迎来十周岁。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2014年6月25日,全国首个省、市、县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运行,浙江率先公布省级行政部门权力清单,任何人只要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都可查看包括权力实施主体、实施依据等详细信息。同年,浙江政务服务网移动客户端即“浙里办”APP诞生。

“四张清单一张网”是浙江在“放管服”改革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成为“浙里办”平台发展的起源。眼下,一个足不出户、移动办事、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服务型政府正不断渗透到浙江人的实际生活中去。

让“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办事多头跑、反复跑、办事难、办事慢……要解决这些难点痛点,就要推进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如何让数据多跑路?浙江建成公共数据平台,以统一技术标准降低部门间数据共享复杂度,提升公共数据管理水平,同时强化制度保障,健全完善数据安全制度规范。

2017年5月,国内首个省级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354号)正式施行,明确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共享方式获得公共数据的,不得违反规定通过其他方式重复采集;明确各级行政机关使用电子印章系统,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放电子证照的,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依托公共数据平台和制度规范,通过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共享,材料精简了,流程优化了,时间缩短了,“多头跑”变“一次跑”。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升民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曾经,群众办理省内户口迁移需要往返迁入地、迁出地,跑4次。如今,群众只需跑1次户口迁入地派出所窗口就能办成,每年至少惠及全省15万办事群众,减少群众来回跑30余万次。原先企业开办,从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到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医保登记,再到公积金缴存登记、银行预约开户及代扣代缴等,整个流程要递交15份材料,环节达7个,需约8.6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而现在1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办理。

精简的审批环节,优化的办事流程,在浙江,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最多跑一次”的便利。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让省内群众少跑腿,也惠及了省外群众,通过数据共享实现精简材料、缩短时间,再也不用两地奔波。

“一直听说浙江的‘最多跑一次’,这次给女儿办转学切实感受到了浙江速度!”王女士是新疆人,近年来在杭州九堡做服装生意,今年她想让女儿从老家转到杭州上学,没想到直接前往新学校提供女儿的身份信息后就完成了申请,不用再往返到几千公里外的老家开具学籍证明。

作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创新,“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了政务服务“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

身边事“一网通办”

外派到杭州工作的金华人陶先生,通过“浙里办”提取公积金,零材料秒办结;临时到台州出差的陈女士想为温州的公司办理“存款账户账号报告”,通过“浙里办”找到附近政务服务中心后顺利办成;在衢州参保的孙先生因改了联系方式需变更职工参保信息,身在嘉兴分公司的他不用回参保地,通过“浙里办”就完成信息变更……

在浙江,为何办事越来越方便?这一切得益于“一网通办”浙江模式的打造。

近年来,按照打造“整体智治”现代政府理念,浙江创新构建了“统一事项、统一对接、统一收件、统一共享、统一评价、统一体验、统一运维”的“一网通办”模式,逐步实现政务服务“不进门、不见面、依法办、高效办”。

如今,全省3093个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事项一表单一流程”,线上线下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这意味着不论是通过线上的移动端(‘浙里办’APP、支付宝小程序、微信小程序)、PC端(浙江政务服务网),还是线下任何一个政务服务中心窗口、自助服务一体机等,办理事项都能用一套标准、同样的材料办完。

此外,从群众和企业需求出发,浙江将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事频率高的多个单一事项整合成为“一件事”联办。比如“出生一件事联办”,原本涉及卫生健康、公安、医保、人力社保等多个部门多个事项,耗时10余天才能办妥,如今动动手指、刷刷脸,就能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落户登记、医保参保登记和社保卡申领等多证联办,证件直接邮寄到家。

人民网浙江频道了解到,自“出生一件事联办”上线“浙里办”以来,已惠及约87万个新生儿家庭。

“一网通办”模式切切实实为用户提供了优质、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一网通办”模式切切实实为用户提供了优质、普惠的数字化公共服务。浙江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供图

“一网通办”的脚步还延伸到了偏远的山区海岛。依托农商行基层服务网络,浙江省建立了政银社合作服务机制,覆盖全省1.3万个“就近帮办”网点、通过“就近办、上门办、掌上办、自助办”等形式,便民服务送到家。

曾经,在舟山嵊泗滩浒岛,当地群众想要办理零星医疗费用报销事项,需持医疗发票坐船前往洋山镇政务大厅,且在洋山镇滞留3天;现在,农商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后,仅需3分钟就可解决,报销费用自动入账,实现办事不出岛。

随着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跨省办事也越来越轻松。新生儿跨省入户、身份证首次申领、公积金提取……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三省一市依托“一网通办”,累计上线逾150项跨区域服务应用。如今,长三角区域的居民可凭社保卡通享各类服务,覆盖图书馆入馆、博物馆入馆、景区预约购票入园等52个使用场景。

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两年,“浙里办”的界面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增城市频道直达入口,便于及时了解本地高频特色服务和政策资讯。法人频道全新登场,集成热门服务、特色专题、惠企政策等,实现个人法人便捷切换。“长辈版”暖心升级,支持一键拨打政务服务热线、方言搜索、资讯慢速朗读,兼容手机系统自带的无障碍能力,让服务可听可及。

一般来说,功能越多,用户查找所需服务就会越费劲。那么,“浙里办”是如何做到在不断升级的同时,更懂用户的呢?答案是,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你有没有过想搜索服务却不知如何准确表述的经历?“浙里办”内的“智能搜索”支持同义词、关联词、纠错词、敏感词搜索,快速锁定所需服务。办事时遇到困难但不知如何提问?“浙里办”内的“智能问答”整合了7万条业务办理知识,满足多场景业务需求,提供一对一服务咨询。证照到期怎么办?在“浙里办”上,身份证、居住证等190本证照到期都会通过消息弹窗、站内消息提前提醒,指引用户直达办理入口。

“浙里办”内的“智能问答”整合了7万条业务办理知识。网络截图

“浙里办”内的“智能问答”整合了7万条业务办理知识。网络截图

从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到覆盖成长成才、安家落户、求职创业、福利优待等6大场景的人才服务专区,再到千企千面的企业专属服务区……“浙里办”的政务服务还在不断增值升温。

“你好,我父母的沼虾养殖出现问题,可以帮忙联系专家老师前来查看,解决养殖户的燃眉之急吗?”今年3月,浙江“90后”女生小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浙里办”上找专家帮父母解决沼虾养殖难题。

让她没想到的是,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在收到信息后,主动拨通小王父亲电话,帮助其分析虾苗死亡原因,并及时给出挽救虾苗的建议。通过两个多月的持续服务,虾苗已长成健康的沼虾并成功上市销售。

眼下,无论是政策解读、办事指南,还是具体业务咨询、投诉举报,“浙里办”始终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实际行动积极回应民生关切,传递更多温暖,诠释更多可能性。面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这个新挑战,浙江更是聚焦发展所需、群众所盼,持续推进从“以政府为中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打造“规范、智能、有温度”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改革没有完成时,优化服务无止境。站在十年的新起点上,浙江将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大力度方便群众企业办事,更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更多更实举措惠及基层,为全国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更多浙江样本。

(责编:艾宇韬、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