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站人数居台州第一
台州温岭缘何“圈粉”博士后
近日,经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批准,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是台州温岭第三家晋级“国家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2021年设立以来,已陆续引进4名博士后,成为企业抢占创新“智”高点的“最强大脑”。
自2010年某泵业(浙江)有限公司获批浙江省首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试点单位以来,历经十余年发展,温岭已建成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5家,在站博士62人,建站总数、在站总人数均居台州市首位。近一年来,新引进进站博士人数达49人,同比增长超5倍。
为什么越来越多温岭企业热衷建站,博士后们又缘何青睐温岭?产业与专业碰撞的背后,是怎样一场双向奔赴?
产才融合,让城市与博士“双向奔赴”
近年来,温岭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搭建大平台、发挥招才引智,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而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便是这本“人才经”里的“牛鼻子”工程。
“聚焦泵与电机、机床工具、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我们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在政府和企业双向努力下,与江苏大学、西安大学、四川大学等2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定向招引一批掌握关键技术的博士后进站开展科研工作,以产城才深度融合,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同频共振,助力形成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科创高地。”温岭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博士王旭正是其中一员。2023年6月,王旭被招引进入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后不久,她就找到了个人主要研究方向——高速射流泵噪音源仿真分析研究。最近的她正忙着计算分析不同条件下射流泵的流动特性,研究如何抑制空化现象,找出降低噪音的方法。
王旭说,温岭泵与电机产业正处于对标、赶超国外的阶段,这让众多有“野心”的温岭企业在研发上很舍得投入。
这样的双向奔赴,王旭不是唯一。截至目前,温岭15家博士后工作站中,在站博士共有62人。
“后”积“博”发,在企业科研中“挑大梁”
一位博士后入站所带来的效益,不亚于一座金矿。
“每位进站的博士后都会负责一个课题,这些课题基本都是针对公司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问题,且公司现有技术团队较难在短期内解决的。”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2013年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0年晋级“国家队”,截至目前,先后引进博士后24人。“这些博士在站期间申请相关专利11项,获得各种科技奖项5项,获得国家基金资助8项。所研发的技术转化成产品后,截至2023年年底,累计销售收入1.2亿元左右。”
更让他惊喜的是,博士们进站后,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也有了更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带动了公司技术团队能力的提升,“前段时间公司一下子新增了14名高级工程师,这正是双向交流带来的成果。”
博士后们正在温岭企业科研工作中“挑大梁”。
自2023年3月入驻某泵业(浙江)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于佳文就针对5G基站冷媒冷却高速屏蔽泵研发与示范应用课题研究不断闯关,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4件,发表SCI论文1篇,项目还被纳入了浙江省“领雁”攻关计划。
“包括于佳文博士在内,我们先后吸引了19位博士后进站开展基础理论和前沿科研项目研究。”该泵业(浙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借力博士后工作站,近五年来,企业共获得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成果6项。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温岭依托博士后工作站实现产业化科研项目70余个,新增产值超7亿元。
提优服务,打造博士后发展“生态圈”
“今年企业发展很好,前五个月已接到1500万元订单。”温岭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年轻企业,合伙人凃程旭介绍,2023年,企业就成功上规,实现年产值2300万元。
凃程旭除了是企业技术总监,还是中国计量大学教授,也是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博士。
他之所以选择留温创业,一方面是被当地的产业生态所吸引。“温岭的制造业环境是一个很好的练兵场。这里的企业家有很强的创新思维和吃苦耐劳的韧劲,给了我很大启发。”
另一方面则源于温岭政府的温情服务。“政府为我们安排了36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消防、水电等配套都很规范,搬着设备就能进去生产。”
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的当下,服务好博士后人才对温岭来说更凸显其必要性。在这方面,温岭诚意十足。不断加强各级博士后补助政策力度,进一步推动地方战略“大磁场”与高层人才发展“微需求”动态匹配、系统耦合。对于新设立国家级、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分别补助100万元、50万元,招收博士进站后补助日常经费;给予新进站博士生活补助,获得国家或省级择优资助的还有项目配套资助,留温的另有安家补贴、房票补贴等方面资金扶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