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长街镇:科技创新赋能 省时增产更惠农

眼下正是晚稻育苗生产的关键期,宁波市宁海县长街镇一处家庭农场的叠盘暗室工厂化育秧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在水稻育苗流水线上熟练操作,从放盘、铺土、浇水、播种、覆土到出盘、叠盘,每一道工序都紧密相连,最后叠盘被整齐地运送到智能暗室。仅需48小时的暗室催芽,秧苗即可达到立针期,比传统育秧方式缩短了2至3天的生育期。
水稻育苗流水线实现自动化操作。胡丹丹摄
“合作社今年采用了全自动暗室叠盘育秧技术,实现了少人工、全程自动化的目标。原本需要大量人力完成的播种、覆土、搬运等工作,现在都可以由机器轻松完成。”合作社负责人潘善兴介绍。通过这种标准化流程,育秧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传统方式下,一批次一条流水线需要10到12人,而现在全自动暗室叠盘育秧只需5人,人工费用节省了一半。同时,传统育秧1小时只能育600盘至800盘,而暗室叠盘育秧则能达到1000盘至1200盘,出苗时间也缩短了2至3天。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技术培育出的秧苗更加整齐、健壮。
叠盘暗室育秧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育秧期间受气候影响导致的出苗慢、出苗不齐、出苗率低等问题,还培育出了长势均匀、素质优良、抗逆性强的秧苗。这一技术实现了节约农时、节省人工的目标,并提升了农业生产作业的标准。特别是在早稻育秧时,由于4月份温度较低,出苗困难且经常需要补种,而暗室叠盘育秧技术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智能化育苗大大提升效率。胡丹丹摄
“在没有这项技术之前,我们农民都是直接把种子拿到田里播种,出苗率可能只有70%到80%,但现在有了100多平方米的暗室,可以进行多层的叠放。我们将暗室的温度调节到30度以上,湿度保持在90%以上,就能达到最佳的出苗状态。这样培育出的秧苗整齐、粗壮,后续的田间管理也会更加省力,产量也会更高。”该家庭农场的工作人员李安华兴奋地说。如今采用的智能化、流水线育秧方式大幅缩短了时间、节省了劳动力,而且暗室内的设备连接着外面的显示屏和手机APP,可以实时监控温度和湿度并进行随时调节。
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长街镇将继续加大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并紧密结合党建工作,通过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示范带、示范户,提高种植户的标准化意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巩固与提升进程。同时,积极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展现党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胡丹丹)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