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浙江丨节能减排 浙企“绿”意盎然
“绿”作底,浙江制造业注入新动能。近日,来自俄罗斯、英国、巴西、肯尼亚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走进浙江多家企业,感受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转型步伐。
夏日正午,宁波象山高塘岛乡的滩涂上,由60多万块光伏板搭建而成的“绿电森林”,给燥热的夏季带来了一份凉意。这是大唐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是国内建设的首个真正达到商业化规模的滩涂光伏,也是浙江能源行业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探索。
外国专家学者在“光伏田”合照。吴越摄
此外,其所采用的“渔光互补”复合型“光伏+”项目及“上可发电,下可渔获”的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了空间复合利用,更有利于修复生态、增加物种多样性。
来自冈比亚的Maimuna Ceesay表示,这是很好的项目,不仅能发电还能有鱼可以吃,很值得学习。
来自俄罗斯的Michael对项目可增加物种多样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伟大的项目,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项目。
同样是发电,在绍兴江滨热电公司又是另一番光景。压站参数、天然气成分、金属温度、通道温度等运行监盘参数信息一目了然……走进大唐绍兴江滨热电公司6.5m通信机房室内,智能监盘系统LED可以同时观察154个设备,掌握全厂3900多测点的实时数据。
绍兴江滨热电公司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发电,二氧化硫排放几乎为零,二氧化碳排放也比烧煤低得多,保障了最低的环境污染排放。
通过发电机组动态仿真模型了解燃气发电过程。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参观时,一位参观的外国学者询问起二氧化碳减排的具体数值。“我们每年节约标煤3.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万吨。”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自2013年投产以来,通过深挖机组节能降耗潜力,公司实施了“一机双塔改造”等80余项优化措施。
“小切口”展“大视野”。从1994年发明第一台全自动家用豆浆机,到第一台免手洗豆浆机荣获“中国好专利”……在九阳创意工业园,学者们了解了九阳如何解决用户“生活小问题”,打造品质小家电的发展脉络。
在太空站,热饭菜需要多长时间?“以前需要4小时,现在只用40分钟。”作为载人航天太空厨房研制单位,九阳为解决航天员在太空的饮食问题作出了贡献。
在九阳展厅,外国学者与“宇航员”拍照。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九阳解决“小问题”成就“大科技”的做法,让来自印度的Shikha Pandey印象深刻。她表示,九阳把厨房送上了外太空太厉害了。
坚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秉承“存钱不如存技术”理念,正泰集团年均研发投入占销售4%—12%。截至目前,累计授权专利9000余项。
正泰近零碳智慧水务解决方案让参观学者大为赞赏。该方案借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了水务设备基础设施的远程监控、智能调度、精准管理。
外国学者研究正泰智能水务相关设备。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在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学者们则化身体验官,坐进一辆辆吉利汽车。据悉,通过电动化布局和推动新能源出行,2023年吉利乘用车减碳相比2020年降了12%。仅2023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98万辆。
外国学者在吉利汽车内拍照留念。人民网记者 张丽玮摄
多位外国学者表示,中国正大力推广和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此次参观的多家企业,在节能减排、碳中和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很值得称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