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船杭白菊到一船汽车,“桐乡造”闪耀世界
“呜——”汽笛声中,载着满满5大柜嘉兴桐乡杭白菊的出海货轮缓缓启航,前往一洋之隔的新加坡。
这一年,桐乡某公司成为桐乡首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国有企业。
一船杭白菊,也让桐乡开始与世界相连。
桐乡产品“漂洋出海”
“新加坡人爱喝茶,对桐乡的杭白菊很是认可。”时任该公司经理的宣基勇回忆,起初从事的虽然都是丝绵被、菊花等小生意,但桐乡的产品质量过关,很受客商欢迎,每天的报关单都有几十张。
“1989年,当其他县级外贸公司自营出口额还只有几十万美元的时候,我们的自营出口额就达到了108万美元,直接跻身全省前列。”宣基勇清楚地记得,某次去杭州开会,在电梯里碰到了一位省外经贸厅领导,很惊讶地询问桐乡是怎么做到的。
沉稳内敛的桐乡人,从不缺乏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开拓进取的胸怀。
1991年,全省除宁波地区外,只剩下了8家县级外贸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桐乡凭借强劲的实力,成为“骄傲的八分之一”。
“上世纪90年代后,公司业务发展更快了,出口品类也多起来了。”宣基勇告诉记者,随着经营发展,皮鞋、梭织服装等一度成为了企业出口的明星产品,还有屠甸扬声器等机电类产品逐渐崭露头角,外贸出口地区也扩大到美国、日本等地。
“那时候我们去参加华交会,在还是以地区来划分展位的年代,桐乡展位前总是挤满了人,桐乡带去的产品也是场馆里最吸睛的。”透过宣基勇的生动描述,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大市再到经济强市的“桐乡路径”也愈发清晰。
2003年,桐乡只有138家出口实绩企业,2008年,这个数据直接增长到了422家。
“2002年至2008年间,桐乡贸易出口额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0%,可以用‘飞跃’来形容。”桐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为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惊人的数据。
“朋友圈”愈发扩大
对外开放的大门逐渐打开,有着“全球化”期待的桐乡企业,也走进积极参与全球合作的“春天里”。
“当年企业在德国成立海外营销点并建起海外仓库时,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甚至觉得是多此一举。”某企业行政总监俞明锋坦言,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海外布点后,产品发货时间直接缩短了45天,客户快速反映机制也建起来了,收获了更多市场和客户。
目前,该公司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布局了全球营销网络,并持续开拓中东、亚洲等地,“走出去”俨然成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
还有一批桐企开始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或采取并购的方式直接“借智发展”。2010年,刚刚在桐乡成立的浙江某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整体收购全球顶级光纤收发器企业。
消息一出顿时引发行业哗然。该光纤收发器企业一直被业内誉为“皇冠上的明珠”,掌握塑料光纤系统最为核心部件技术,桐乡企业完成收购等同于直接抢占行业制高点,让“桐乡制造”领跑在世界前端。
从产品“出口创汇”到资本“输出海外”,再到产业“强链补链”,伴随着桐乡“出海发展”模式的迭代更新,“全球版图”也持续点亮。
“产品国内生产,再供应到全球,很容易遭遇各种贸易壁垒。”2010年,经历了欧盟反倾销调查之后,某企业掌舵人张毓强毅然决然地选择赴埃及建厂。
年总产能达36万吨,总投资超10亿美元,如今,该企业已是中国迄今为止在埃及制造业领域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玻纤产业链,由此在红海之滨新生。
一组数据,展现出桐乡全面开放的力度。2023年,桐乡市累计实现进出口282亿元。2003年以来,桐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120亿美元,位居全省前列。
当出口“老三样”开始切换至“新三样”赛道时,桐乡再一次领跑!
曾经只能偏安国内市场的中国汽车,也开始漂洋出海,问鼎国际市场。
其中的佼佼者,便是诞生于桐乡的某汽车企业。
“早在2021年,我们就考虑和启动企业出海。”在该汽车企业创始人兼董事长方运舟看来,企业选择“出海”的意义,是希望以“技术出海”带动当地产业,甚至将中国智能新能源车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世界标准。
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建立起三大海外工厂,在肯尼亚首都内毕罗开设非洲右舵市场造车新势力首店,在巴西圣保罗设立子公司……
今年上半年,该汽车企业累计出口新能源汽车17687台,同比增长154%,位列新势力车企出口量第一。
从中国到世界,一批全球化企业乘势崛起,实现品牌“出海”,更彰显桐乡这座开放之城的底气与实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