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原创

浙江嵊州:小笼包蒸出富民味儿

人民网记者 郭扬
2024年10月25日08:12 |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小字号

师傅们手指翻飞,一手把面皮按成片儿状,一手将调制好的馅料舀入其中,然后轻轻一捏,仅仅10余秒,一个“形似鲤鱼嘴”的嵊州小笼包就成了样儿……这段时间,浙江嵊州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们“火力全开”,为出口海外全力备货。

小笼包是嵊州小吃的明星单品,今年9月底,25.4万只打着“嵊州小吃”字样的小笼包从宁波乘上了开往柬埔寨的货轮——这是嵊州小笼包首次迈出国门,闯荡海外市场。

嵊州一家嵊州小笼包生产企业的包制车间。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嵊州一家嵊州小笼包生产企业的包制车间。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的嵊州小吃,最初是当地人采用老面发酵面皮制作的“一屉小笼”,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衍生出了炒榨面、鸡蛋烤年糕、菜干饼等百余种品类。如今,嵊州小吃产业形成了市内30亿元、市外110亿元的产业规模,8万嵊州人依靠着小吃走上致富路:这意味着,每9个嵊州人就有1个在做小吃,小吃已成为嵊州市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从一屉小笼包到富民大产业,可是这中间的发展过程曲折着哩!”嵊州市小吃行业协会会长李康义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不怕苦不怕累的嵊州人走出家乡开小吃店,可是一开始大家各自为战,市面上的嵊州小吃混乱无序,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这一现象引起了李康义的深思。他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嵊州小吃的品牌价值,关键任务是增强商户对品牌的认同感,首要就是规范嵊州小吃的标识。

2017年开始,“嵊州小吃”集体商标统一标识、规范使用、注册保护的工作正式启动,当地通过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商家更换招牌,还规范制作工艺和服装器具等,推广“标准语系”,强化各地商家的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标准,同时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35个嵊州小吃联络站,负责行业的自我服务管理。

“起头肯定难,但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目前,已有5100多家嵊州小吃门店‘改头换面’了。”嵊州商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杜洁是统一标识工程的负责人之一,她说,数据也证实了想法,统一标识后,门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以上。

嵊州一家嵊州小笼包生产企业的包制车间。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嵊州一家嵊州小笼包生产企业的包制车间。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得益于品牌效应的释放,嵊州小吃是真的火了,嵊州人的钱袋子也鼓了。

“老年间到外地开店是背井离乡,到我们这一辈可是‘淘金’嘞!”嵊州人金巧君在杭州密渡桥路开了一家嵊州小吃店,8年间店铺扩大3次,日营业额在15000元左右,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每日营业额更是超过了20000元。

与此同时,在金巧君老家,一场以“包”引领小吃经济蝶变的浪潮已经涌动。嵊州玲笼食品有限公司小笼包包制生产线上,一笼笼小笼包在历经和面、擀皮、包馅等数道工序后,冷藏、包装、坐上冷运车,“飞”往全国各地。“这个车间每天能生产5万个小笼包,另外一个车间也正在建设,到时候一天能生产20余万个。”公司负责人刘亮说。

位于杭州的一家嵊州小吃店。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位于杭州的一家嵊州小吃店。人民网记者 郭扬摄

像刘亮一样回乡办企业投身小笼包生产的人还有很多:裘张兰开办食品公司,去年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张钢和朋友一起创业,现在已有4条大型流水线,每天能生产30多万个小笼包,年销售额近1亿元……

“这些年,小笼包也换上了‘大蒸笼’,现在形成了‘外乡开店、家乡办厂’的双轮驱动模式,这也为嵊州小吃更大规模转型升级打了个样。”李康义说,要壮大小吃产业,就必须开辟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的赛道。

为了壮大县域富民的小吃产业,嵊州这些年打出“组合拳”:出台诸如《嵊州小吃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惠企政策;建设4个小吃产业园,推动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安排每年3000万元以上小吃专项扶持资金;以“政府买单”模式开设小笼包制作等各种小吃培训班,培养小吃中、高级技工和专门人才8900余人……

数据显示,现如今嵊州已经涌现出小笼包企业48家、作坊小吃企业121家,总产值30余亿元。

在国内市场热销的同时,不少企业也把目光投到海外,出海成为嵊州小吃的又一个新选择。

“只要获得相关认证,产品就可以在海外多地畅通无阻,但苦于不知如何办理。”就在今年5月,嵊州市市场监管局干部在走访小吃企业时,获悉部分企业已经接到国外客户的订单需求,但却因为资质、证书等问题连连碰壁。于是,聚焦小吃企业出海难点的“剡食远航”出海计划应运而生。

“剡食远航”专班干部走访企业。嵊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剡食远航”专班干部走访企业。嵊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供图

嵊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督管理科科长钱东海告诉记者,为了打破出口难这一“壁垒”,嵊州多部门联动为企业开展“一企一策”式上门指导服务,同时组建食品专家智库团队,为企业解读韩国、日本等国家食品标准,提供专业化涉外法律服务。计划启动以来,已指导24家小吃生产企业获得食品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8本,其中8家企业获出口备案。

嵊州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是获出口备案企业之一,再过几天,公司全力备货的40万只小笼包将乘船出海,远销澳大利亚。

“家乡的小笼包都走出国门了,其它品类的小吃还会远吗?”嵊州市吉昌荣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娜从事小吃行业多年,看着家乡的小吃一步步壮大,走出嵊州、走遍全国、走向世界,脸上笑开了花。

(责编:孙鹏、康梦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