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小生意
——东明路街道社区创业工作法
“以前,我的主要收入是个人预定蛋糕,现在,半公益的居委活动和体验课,也是我创业收入的来源之一。”退休居民刘秀红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成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烘焙达人”。
然而,在没有园区、没有商圈,甚至没有一栋商务楼的东明路街道,创业如何成行?
近两年,东明路街道提出扶持“家门口的小生意”,打造就业友好型社区创业工作法——从传统的长线创业转向灵活的短线创业,倡导“家门口、低成本、零门槛”的创业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
“烘焙达人”刘秀红就是这样一步步做起来的。起初,刘秀红因为喜欢烘焙,在业主群里会零散的接受一些个人蛋糕订单。2021年,她退休了,更加热爱参与到社区工作中。
特别是2022年底,东明路街道汇明心街区发展中心成立,让刘秀红的烘焙事业从个人拓展到了居委会、社区活动等。她说:“以生日蛋糕为例,以前个人订单一个月大约30个左右,现在通过平台活动,有时候能翻倍达到60个左右。”
虽然活动时有时无,蛋糕预订数量不稳定,但最让刘秀红看中的是:“街区发展中心为我介绍资源并且召集了不同行业的人,让我接触了更多的潜在客户。”
汇明心(东明)街区发展中心
什么是汇明心街区发展中心?她为何拥有这些资源?
随着“家门口的小生意”的提出,由东明路街道党工委统筹街道社工办、营商办、宣统办、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部门联合成立创业服务团队,依托跨区域党建联建资源,搭建社创平台。
汇明心街区发展中心就是东明路街道孵化成立的社创平台之一,是由当地居民和商户团体组成的一个社会组织。
刘璟是街区发展中心的理事长,也是东明路街道的居民,更是一位创业达人。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专业的她,曾是互联网大厂的财务高管,但因为新的职业规划和异地工作,转身选择创业。
目前,汇明心街区发展中心团队里有11人,其中不少是刘璟以前的同事和朋友。她说:“大家都有一个想要转型、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想法,这个团队都是比较有情怀的。在社区里,首先用一些大厂或者一些大公司成熟的项目经验,助力我们在社区里面做公益项目。”
刘璟认为,在街道的支持下,街区发展中心的模式能够帮助社会组织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效益,并为整个社区带来更合理的资源配置,让居民、商户、创业者各得其所,共同发展的同时共建街区。
今年6月,双周一场的“练摊”开始,即通过“微就业+轻社创”的创始人练摊的方式,让社区创业的企业团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创业人群的盈利渠道。
“我们现在最活跃的群是‘摊主群’,因为他们很难找到免费摆摊的机会,通过这个摆摊方法,我们现场还了解他们的产品、服务、能力等。”刘璟说道。
市集练摊
通过市集活动,一方面可以做线下招募,找到有能力创业的人,另一方面,熟络的关系,与居民、商户间更容易获得信任。
“我要怎么搞公司?”“我能不能在这里注册?”“我不懂政策怎么办?”……彼此敞开心扉后,居民会更愿意抛来各种问题。
社创项目的本质是帮助政策找到人。东明路街道会上前一步,帮想创业的人解答问题,精准服务。
“他们来练摊才能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创业,其实我们不鼓吹每个人都要创业。”刘璟表示,通过练摊这个方式,让大家了解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如果能了解自己不适合,然后回去安心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如今,东明路街道已经拥有超过1000位达人和逾300位创业者。每两周一次的练摊,在长度不足1公里的灵岩南路上,显现着浓厚的创业氛围。(图片由街区发展中心提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