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山沟”到“绿富美”
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助力下姜村全面发展

作为杭州市淳安县的偏远小山村,下姜村曾经穷得出名。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产业发展受限等诸多因素,严重限制了村民们的收入。
“土墙房、烧木炭、半年粮,有女莫嫁下姜郎。”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下姜人,下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妇联主席姜丽娟如今仍对这句顺口溜印象深刻。
2003年,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下姜村走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新路,生态环境有了质的改变。2011年,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下姜村所在的枫树岭镇开展对口帮扶,下姜村由此与烟草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扩建敬老院、建设防洪堤……一个个“输血式”帮扶项目落地,村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游客在观看下姜村民俗文化活动。胡奇勇摄
要从“根”上解决发展难题,仅靠“输血”远远不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有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才能从根源上提高村民收入。”姜丽娟说。
2016年,作为村里第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姜丽娟和姐姐响应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回村翻新了父母的老房子,经营起全村第一家精品民宿。作为“探路者”,这家民宿开业后生意很好,不仅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也坚定了乡亲们的信心,村中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慢慢地,村里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第一”:第一家咖啡店、第一间小酒馆、第一次电影取景……村民们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生活越来越好。
2019年,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下姜村的帮扶从基础设施转向产业项目,通过开发红高粱基地、建设共富酒厂和蔬菜加工厂,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近两年,随着乡村旅游和露营经济的兴起,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还帮助下姜村开发了露营基地、探险基地等文旅项目,助力农文旅融合发展。
一笔笔帮扶资金的投入、一个个富民项目的落地、一项项惠民举措的实施,让烟草行业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成果看得见、摸得着。结对帮扶以来,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累计推进帮扶项目25个。
“这些帮扶项目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让越来越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激活村集体的‘造血’能力,帮助村民搭上了乡村振兴的‘顺风车’。”姜丽娟说。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的下姜村青山相伴、绿水环绕,呈现出“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人如织来下姜”的美丽图景,成为许多人心中“梦开始的地方”。
游客在下姜村游玩嬉戏。胡奇勇摄
“随着下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也开始探索‘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发展模式。”姜丽娟介绍。
为了让周边村社共享发展红利,下姜村联合附近63个村社组建了“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比如,“大下姜”区域中的白马村盛产地瓜干,以前散卖的时候每斤市场价只有六七元。通过打上“大下姜”区域共富品牌,进行严格的品控、包装,地瓜干售价翻了一番,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
2022年,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签订《共同富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让“大下姜”更多特色农产品上平台、拓销路、增效益,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互联网+”翅膀,实现了从“输血”“造血”向“活血”的转变。九香鱼、高粱酒、农家酱……这些来自“大下姜”的新鲜优质农产品,在“香溢购”平台大获好评,进入更多百姓家。此外,杭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还利用卷烟配送后的返程物流,让农产品搭上进城“顺风车”,进一步降低了乡村产业的运营成本。
将青春与家乡的这片土地、与带领村民致富的使命联系在一起,是姜丽娟始终铭记的责任担当。“从下姜到‘大下姜’,从先富到共富,我们心怀感恩、励志奋进,一起让乡亲们的口袋鼓起来、生活越来越红火,奔赴共同富裕的美好未来!”面向未来,姜丽娟满怀期待。(沙鑫、马俊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