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间之海 叩问文明之源
湖州在“四普”中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48处

“根据前期勘探、调查等多渠道掌握的线索和资料,这次南山窑址群我们共登记了5处新发现窑址区块,可追溯到商代甚至更早,更好地证明了包括吴兴在内的东苕溪流域是烧造原始瓷的龙窑起源与成熟地区,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生产规模大。”近日,湖州市吴兴区文保所所长莫璟辉、副所长范群峰带队,在该区东林镇青山片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有了可喜收获。
“‘四普’工作自2023年11月正式启动,全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均纳入此次普查范围,除了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还要调查、认定和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文物处副处长曾杰介绍,根据“四普”要求,需对普查对象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为以后全方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基础资料。
“四普”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于2026年6月结束。“今年5月至明年5月为第二阶段,主要以区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曾杰说,第二阶段全市普查队员通力协作,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湖州市实地调查启动率为100%,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数量4217处、复核率达到94.3%,已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数量148处,实地调查工作有序推进。
据了解,本次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涵盖了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以及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多种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其中,安吉县杭垓镇吴村村仙人湾的仙人洞石刻见证了古代山水诗路的变迁史,对于了解安吉西南部山区的历史和生态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德清县下渚湖街道上杨村的南宋杨抱元墓是一座经考古发掘证实的与杨存中密切关联的墓葬,其发现对杨坟区域历史文化之溯源与充实、杨存中族墓经略之研究意义重大。
为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湖州市建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市、区县共成立6个普查机构,组建12支普查队,直接参与普查人员近百人。湖州市普查办召开“问诊把脉”视频会议,省、市普查工作专家组成员线上进行业务指导,及时高效解决“四普”野外调查阶段碰到的难点、堵点。针对普查业务骨干,全市还开展各类普查业务培训和实操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四普”数据采集系统操作和各类技术标准。令普查队员感到欣慰的是,“四普”得到了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常有热心群众自愿带路或提供“新发现”线索,社会整体文物保护意识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我们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年底前‘三普’复核率达到100%。”湖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普查与测绘、普查与修缮、普查与利用”相结合,进一步摸清该市文物资源“家底”,全力助推湖州文物保护高质量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