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南京“牵手”合肥 共同发力新能源汽车产业

常雨薇
2024年12月12日10:05 | 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小字号

南京与合肥,是国内距离最近的两个省会城市。最近,它们牵手抱团,组起了“CP”。

日前,宁合“双城记”产业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产业供需对接活动在合肥举办,双方签署了《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产业对接活动,双方选择以新能源汽车为合作重点,两市产业链上下游近40家企业开展了供需对接交流。

宁合牵手,为何选择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双方合作的突破口?

南京发展新能源,马力十足

说到江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新能源之都”常州。不过,近年来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势头同样不容小觑。

不久前,来自欧洲的汽车创新企业团组抵达南京考察交流。座谈会上,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副局长于广生表示,南京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产业链条完整、发展潜力大,在细分赛道上具有优势,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头部城市”。

早在2018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强调要强化项目建设,补齐产业链条,加快制定符合南京市产业定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招商目录。

运满满数字物流平台。运满满供图

运满满数字物流平台。运满满供图

如今,南京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500家,囊括电芯、电机、电控、自动驾驶、车用芯片、汽车软件、激光感知、电池拆解等全产业链环节。数据显示,2023年,南京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营收2400亿元,同比增长18%。

细分赛道上,南京同样优势明显。目前,仅在电池端,就有超过10家企业聚集于南京,既包括宁德时代、LG新能源(爱尔集)、国轩高科、正力新能、欣旺达等头部企业,也有国科能源、蜂巢能源等“新势力”企业。

目前,南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的“8+7+3”产业格局,中汽创智、紫金山实验室、一汽研究院等8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平台,南汽、南京长安等7大整车企业,T3出行、运满满、鱼快创领三大总部级运营平台。

事实上,南京并非没有短板。2023年,南京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仅有20.1万辆,与深圳、上海、西安等城市差距较大。同时,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上海深度绑定特斯拉,深圳通过比亚迪跃升为2023年新能源车产量第一城,而南京仍然缺少头部车企和一线新能源汽车品牌。

宁合牵手,优势互补

与江苏在细分赛道与零部件上的明显优势不同,合肥坚持“整车为王”,以整车的规模效应引领产业集群。截至10月21日,合肥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130万辆,同比增长74%。

就国内市场而言,全国50%的新能源叉车、10%的新能源汽车产自合肥。出口方面,今年1至8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出口量2.4万辆,同比增长3.1倍,出口额达到45.7亿元。

宁合“牵手”,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双方合作的突破口,无疑是看到了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根据两市签署的《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地将在智能制造、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双方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开展产业协作交流、互补发展。

江淮汽车概念车。刘畅司晨摄

江淮汽车概念车。刘畅司晨摄

合肥整车产量的飞速发展,背后是龙头企业的拉动。

2002年,本土企业江淮汽车率先开启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制征程,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行者之一;

2016年,蔚来汽车与江汽集团携手合作,开创了国内传统车企与新势力车企的“联姻”先河;

2017年,大众安徽正式成立,为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国际化的制造标准与先进技术理念;

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落地,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开工建设再到整车下线用时仅10个月,彰显“合肥速度”。

目前,合肥已集聚了6家整车企业。从外资巨头到央企造车,从造车新势力到地方自主品牌,实现了造车模式的“全满贯”。

南京与合肥,一个是在细分赛道上成绩瞩目的“软件名城”,有着丰富的创新资源与人才储备;一个是后来居上,持续推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孜孜以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追赶者,两者选择该领域作为突破口,牵手合作应属必然。

携手共进,有何与众不同?

上个月,青岛与深圳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南北两城将聚焦16个重点方向开展深度合作;济南市党政代表团赴郑州学习考察,两个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将在13个方面深化合作交流……最近,不少“万亿城”之间的跨省合作也引发舆论关注。

宁合牵手,有何与众不同?

首先,二者直线距离约150公里,是相距最近的两大省会城市,也都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两座城市之间的高铁车程在1小时之内,方言都属于江淮官话,可谓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经济相连。

再者,宁合携手也意味着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之间的“破圈”交往。12月2日,在第七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论坛上,安徽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胡艳称,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双圈协同联动,就是以双圈市场开放来扩大整体市场规模,在超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深化产业分工,促进主导产业及其细分方向的差异化发展。

此外,南京与合肥同属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又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产业,现在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4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未来,两地在科技与产业政策上的有效衔接,能够在更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竞争与合作,提高两座城市在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也能巩固长三角新能源车产业集群在这波新能源汽车浪潮中的优势地位。

根据《宁合“双城记”产业对接合作协议》,两地还将建立工信部门常态化会商机制,沟通协调产业合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持续开展两市产业融合对接活动,推动重点产业发展载体进行深度协作。

宁合“双城记”,当下正在翻开新篇章。

(责编:艾宇韬、王丽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