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湖州市临港产业规划正式发布
湖州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近日正式发布《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湖州市将实施塑造临港空间布局体系、构建临港高端产业体系、构筑高效便捷支撑体系、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工程四大任务。
湖州市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7年超亿吨,内河集装箱吞吐量9年蝉联浙江省内河之首,临港产业已成为湖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规划》重点研究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杭湖锡线、东宗线、东苕溪和梅湖线等四级以上航道沿线陆域,联动全市域。规划期限近期至2027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规划》明确,湖州市将围绕港产城融合发展主题主线,做大做强临港产业新兴增长极,全面塑造“一核牵引、两带示范、多组团支撑”临港空间。其中,一核牵引是指以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为核心,两带示范是指千亿级临港绿色智造示范带,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带,组团支撑是指吴兴、南浔、德清、长兴、安吉、南太湖新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组团为支撑。
构建临港高端产业体系主要是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智能物流装备、工程机械等新兴临港产业;优化提升代纺织、绿色家居、绿色建材等临港传统制造业;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和高端航运服务功能,做大做强航运服务市场;依托全市河湖资源,深入挖掘大运河、太湖、古镇集群等历史文化积淀,打造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构筑高效便捷支撑体系主要任务是打造通江达海千吨级航道网络,到2030年,千吨级航道里程达240公里;积极谋划一批里程短、实施快、效益好的“通港达园”短支航道项目,到2030年,建成“通港达园”短支航道样板1条、集港公路样板2条,进一步打通水运服务临港产业、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的“最后一公里”;建设集约高效现代化码头集群,到2030年,建成500吨级及以上泊位385个,占比超55%,公用码头泊位占比达38%;提升港口航道智慧化建设水平,到2030年,建成现代临港物流园区7个、智慧化集装箱港区5个、智慧航道6条。
打造一批示范样板工程主要是指打造产业绿色创新转型工程、港产城融合示范工程、船舶修造基地建设工程、新能源船舶示范工程、多式联运服务创新工程、港口一体化协作工程、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内河航运标准引领工程八大工程。
“四大任务将进一步提升水运设施能级、港产布局融合、临港产业结构、现代服务能力。”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湖州市将以新一轮临港产业规划为引领,着力打造内河港产城融合发展标杆,为“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高质量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规划》指出,至2030年,湖州市临港产业集聚水平将实现大幅跃升,临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打造形成7个百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20万标箱,全面形成以港兴城、以港带产、以城促港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湖州港综合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内河前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