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数量列全省第一
嘉兴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浙江省第三批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名单日前公布,嘉兴的海宁市集成电路入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平湖市合成材料、海盐县核电关联装备、海宁市产业用纺织品、桐乡市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桐乡市智能网联汽车整车等入围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协同区,入围核心区协同区总量列全省第一。
产业集群是衡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过去一年,嘉兴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截至目前,嘉兴有7个“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2024年新增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均居全省前列。
发新芽,转型提升传统产业
在某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海盐新厂区,随着轴承的滚动,一期项目2条生产线正在进行试生产。
“我们新区建设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一期项目为新8号机和新20号机升级技改项目,涉及生产线集散控制系统、传动控制系统、变压器等更新。”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3月底前竣工试产。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投资超5亿元。这里的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分钟能产出500米的巨幅卷纸,产能提高近30%。设备更新也带来产品质量的提升,让该企业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目前,该企业海盐新厂区已建成5条生产线,年产能超6万吨。
走数智化之路,已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的共识。“一手‘挖存量’,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绿色低碳技改;一手‘拓增量’,围绕未来工厂、智能工厂等创建,鼓励企业加大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提升数字化水平。”嘉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旧的焕新,更向高。2024年,嘉兴通过实施以“两化”改造、“腾笼换鸟”、“链长+链主”制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系统提升行动,持续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嘉兴17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655.2亿元,居全省第二;同比增长13.4%,居全省第一。
生强枝,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在嘉兴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广益路与亚澳路交叉口西南侧,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工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占地21亩,总建筑面积超过5.4万平方米,新建超过3.2万平方米的研发中心大楼及附属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该科技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工作场所,力争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打造国家级企业研究平台。
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积极发挥主平台作用,眼下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开工建设,助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湖高新区(嘉兴科技城)重点推进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该平台聚焦半导体关键原材料制造—半导体器件设计、制造、封测—智能终端应用协同发展的特色产业链体系,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嘉兴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以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集成电路产业的持续发展就是生动写照。
2024年,嘉兴深入实施“135N”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落实产业链“链长+链主”制,坚持做强光伏新能源、智能物联和新能源汽车,做特集成电路、高档数控机床产业。据统计,2024年1至11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4.6%,列全省第二。
育优苗,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在桐乡,无人机运送病理标本;在海宁,无人机按照指定航线自动完成城市巡检任务;在秀洲,无人机进行播种、施肥、喷药……低空经济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天空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忙。
2024年9月,嘉兴发布《嘉兴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3+2+2+X”的总体发展格局,力争到2027年将嘉兴打造成为“长三角低空经济发展高地”。
如今,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站上时代新风口,成为各地竞逐“未来”的产业。嘉兴也因地制宜,提前布局氢能储能、核医药、航天制造等产业,开辟算力、类脑计算、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嘉兴港区氢能和海盐核药入选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而且嘉兴已建和在建算力规模全省领先。
2024年,嘉兴建立了“创新引领、龙头支撑、应用牵引”工作机制,发布了人工智能和氢能产业政策2.0版,快速形成从土地、人才、基金、创新资源、新型基础设施、场景应用等全方位支持体系。目前,氢气制储运、燃料电池等全产业链布局已形成;海盐核技术应用(同位素)产业园累计引进16个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核药生产基地;中国民营航天领军企业蓝箭航天、国星宇航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嘉兴港区和秀洲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评论
- 关注